9.圖1和圖2分別表示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動物(2n=4)體內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含量的關系及細胞分裂圖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乙圖可以判斷該生物的性別為雌性,該動物一個原始生殖細胞可以產(chǎn)生1種成熟的生殖細胞.
(2)圖2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甲、乙,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數(shù)=1:2:2的細胞是乙、丙.
(3)圖2中丙細胞的名稱為第一極體或次級卵母細胞.
(4)圖1中的a、b、c中,可以表示核DNA數(shù)量變化的是c.細胞分裂中A和A分開可能對應圖1I(填“I”、“II”、“Ⅲ”或“Ⅳ”)時期和圖2中甲(填“甲”、“乙”或“丙”)圖象對應時期.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
圖1中:a是染色體、b是染色單體、c是DNA.Ⅰ表示正常體細胞未進行DNA復制;Ⅱ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1:2:2,可能是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Ⅲ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1:2:2,但數(shù)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1:0:1,沒有染色單體,且數(shù)目是正常體細胞的一半,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
圖2中,甲細胞著絲點分裂,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且含同源染色體,所以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細胞排列在細胞赤道板上,沒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乙細胞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并且細胞的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因此該細胞為初級卵母細胞,則該動物為雌性.一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只能產(chǎn)生一個卵細胞.
(2)由分析可知,圖2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甲乙,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數(shù)=1:2:2的細胞是乙丙.
(3)由于該動物為雌性動物,因此圖2中處于減二中期的細胞為第一極體或次級卵母細胞.
(4)由分析可知,圖1中a、b、c柱表示核DNA數(shù)量變化的是c.細胞分裂中A和A 分開可能對應圖1的Ⅰ對應的時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時),對應圖2中甲圖象對應時期(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時).
故答案為:
(1)乙圖    雌性    1
(2)甲、乙     乙、丙  
(3)第一極體或次級卵母細胞
(4)c    I     甲

點評 本題結合柱形圖、曲線圖和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組或各區(qū)段代表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高一上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中a、b、c、d為細胞器,3H﹣亮氨酸參與圖示過程可合成物質3H﹣X(一種外分泌蛋白).請據(jù)圖回答

(1)分離細胞中細胞器的常用方法是 ,其中觀察C需用到染色劑

(2)在圖示過程中,b和d之間物質運輸?shù)臉屑~是

(3)乳酸菌細胞中也有的細胞器是 (填字母).

(4)3H﹣X經(jīng)過細胞膜分泌到細胞外的方式是 ,該過程的進行依賴細胞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隨州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表示人體內某些淋巴細胞的分化和免疫過程,數(shù)字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細胞或物質.請分析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造血干細胞在胸腺和骨髓內轉變?yōu)閍、b、c等細胞的過程被稱為

(2)③過程是在g的刺激和a細胞等的參與下共同完成的,這屬于 免疫.與③過程相比,④過程的應答特點是

(3)參與h合成并分泌的細胞器有 等.

(4)若g是禽流感病毒,則患者徹底消滅g必須依靠a增殖分化形成的效應細胞去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隨州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機體內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途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圖示可以說明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控制內分泌系統(tǒng)的活動

B.胰島B細胞的分泌活動不受④過程的調節(jié)

C.感受器、①、下丘腦、③和垂體可組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

D.如果圖示中的內分泌腺為甲狀腺,則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根據(jù)相關生物進化理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代表了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2)圖中③是指自然選擇學說;
(3)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xiàn)生殖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甲表示某種野兔遷入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后,野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比(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乙表示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野兔攝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野兔的種群密度時,做標記的野兔更容易被捕食,則野兔的種群密度的估計值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變”).由圖甲分析可知,在調查期間野兔的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曲線.
t3-t1時間段內,野兔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是增長型.在t1時間點,種群的增長率最大.t2時種內斗爭強度,大于(填“小于”、““等于”或“大于”)t3時的種內斗爭強度.
(2)圖中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儲存在野兔體內的能量).圖中若某種天敵為鷹,鷹能夠依據(jù)野兔留下的氣味去獵捕,野兔同樣也可以躲避獵捕,這說明了信息傳遞的作用是信息能調整生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若該鷹的三種食物來源的比例為鼠:蛙:野兔=1:2:1,則鷹每增加2kg,至少消耗150kg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科研人員探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對青花菜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分忻不正確的是( 。
 組別氮素水平
(mmol•L-1) 
葉綠素含量
(μg•cm-2) 
氣孔導度
(mmol•m-2•s-1) 
胞間CO2濃度
(μL•L-1) 
凈光合速率
(μmol•m-2•s-1) 
 5(低氮)86 0.68 308 19.4 
 210(中氮) 99  0.84 304 20.7
 3 15(偏高)103  0.85 30121.4 
 4 20(高氮)103  0.84295  22.0
A.氮是葉綠素的組成元素,適當增施氮肥有利于葉綠素的合成
B.在2、3、4組中,氣孔導度不是限制凈光合速率升高的因素
C.第4組的凈光合速率高于第3組,與胞間CO2濃度下降密切相關
D.一定范圍內增大氮素濃度,可提高青花菜葉片的凈光合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美國和德國的兩位科學家由于發(fā)現(xiàn)了襄泡準確轉運物質的調控機制,共同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細胞內部產(chǎn)生的蛋白質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在正確的時間把相應的蛋白質運送到正確的目的地.如圖為運輸?shù)牟糠诌^程,據(jù)圖回答問題(括號填序號,橫線上填文字).
(1)囊泡是一種細胞結構.上圖所示細胞的中,能產(chǎn)生囊泡的結構是[②]內質網(wǎng)、[③]高爾基體、[⑤]細胞膜.
(2)如果轉運系統(tǒng)受到干擾,則會對有機體產(chǎn)生有害影響,并導致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的產(chǎn)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島素合成過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或者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外,還有可能的原因是胰島素合成后囊泡運輸出現(xiàn)障礙或者不能準確釋放到目的位置.
(3)在胰島細胞中能發(fā)生堿基“A-T”配對的結構或部位是線粒體、[①]細胞核.
(4)④與⑤的融合體現(xiàn)了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5)為了確定參與膜泡運輸?shù)幕颍茖W家將sec12基因突變體與野生型酵母進行電鏡照片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突變體細胞的主要特點是,內質網(wǎng)特別大.據(jù)此推測,secl2基因表達的蛋白質的功能是與內質網(wǎng)小泡的形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人體血漿中,有多種不同功能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功能中不包括( 。
A.降低血糖濃度B.與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
C.刺激B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D.催化蛋白質水解為多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