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圖1表示某水池浮游動物和藻類兩個種群的種群密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圖2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圖3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四種生物所同化的有機物的量占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機物總量的比例關系;圖4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草蟲個體存活數(shù)與發(fā)育期的關系.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某種專食浮游動物的魚(丙),一段時間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僅剩一個種群,則圖1中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后剩下的為丙種群
B.若在第10年時調(diào)查圖2中種群數(shù)量為200只,則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負荷量約為200只
C.在圖3中,四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最可能的是甲→乙→丙→丁
D.在圖4中,食草蟲死亡率最大的時期是一齡幼蟲

分析 圖1中,甲為藻類而乙為浮游動物,若投放丙,則丙和乙之間存在著捕食關系;
圖2中第10年增長率最高,所以為$\frac{K}{2}$,而K值為400;
圖3中,乙和丙很可能處于同一營養(yǎng)級;
圖4中,該蟲在一齡時數(shù)量減少最多,故死亡率最大.

解答 解:A、據(jù)圖1可知,甲與乙是捕食關系,丙專以浮游動物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這樣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與乙爭奪有限的水池空間,最后乙逐漸滅絕,丙因為沒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后剩下來的只有甲,A錯誤;
B、分析圖2可知,第10年,種群的增長率最大,此時種群的數(shù)量達到$\frac{K}{2}$,因此,估算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負荷量約為400只,B錯誤;
C、根據(jù)能量傳遞效率(10%~20%),分析圖3可知,這四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最可能如圖所示,C錯誤;
D、分析圖4中相關曲線的含義,同學們會很容易知道“食草蟲死亡率最大的時期是一齡幼蟲”,因為此時種群數(shù)量下降最快,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捕食關系、種群數(shù)量變化以及種群特征.圖形分析題,利用好相關的知識,讀懂圖意,進行圖文轉(zhuǎn)換即可得出正確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下圖表示細胞內(nèi)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圖中X、Y、Z、P分別為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請回答下列問題:

(1)Ⅰ在小麥種子中主要是指淀粉.
(2)A代表的元素是N、P,使用甲基綠、吡落紅混合染色劑染色,可使Ⅱ綠色.
(3)寫出P的結構通式,由P合成物質(zhì)Ⅳ的核糖體(填細胞器名稱),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化學鍵是肽鍵.
(4)若X在人體細胞內(nèi)被徹底氧化分解,寫出該過程總的反應式: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科學家把“末日之鐘”的時間從晚11點53分調(diào)至晚11點55分,警示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溫室效應”將給人類帶來災難.下面有關溫室效應的敘述不恰當?shù)氖牵ā 。?table class="qanwser">A.化學燃料的燃燒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以CO2的形式循環(huán)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D.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最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是有關實驗問題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
A.觀察小麥根毛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時,需縮小光圈
B.番茄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不可用作還原糖鑒定的材料
C.利用目鏡測微尺在顯微鏡視野中可直接測量物象的大小
D.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因素實驗中,采用真空滲水法可測量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某人的食物有$\frac{1}{2}$來自植物,$\frac{1}{4}$來自雞、鴨、豬等植食動物,$\frac{1}{4}$來自小型肉食動物.那么此人要增重1kg體重,最多消耗綠色植物( 。
A.40kgB.280kgC.500kgD.100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校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對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種群密度調(diào)查后,得到如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
甲種群449041206710
乙種群012032104500
請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甲種群與乙種群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可能是導致甲種群密度變化的重要因素.而影響甲種群密度變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還有種內(nèi)斗爭、寄生、捕食等.
(2)甲種群和乙種群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者,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機物.
(3)從甲、乙兩個種群的演潛過程,可以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動調(diào)節(jié)能力.
(4)甲種群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滅絕的情況,給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能造成的影響是以甲種群植物為食的其他生物也隨之減少,甚至滅絕.
(5)甲種群植物可能滅絕的內(nèi)在因素是缺乏有利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甲基綠使DNA呈現(xiàn)綠色,毗羅紅使RNA呈現(xiàn)紅色.在此實驗中利用鹽酸的作用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將染色體上的DNA和蛋白質(zhì)分離,便于染色劑與DNA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圖1表示人體某細胞及發(fā)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謝過程,圖2表示該細胞合成的脂蛋白.

(1)下列關于圖1所示細胞分析正確的是AB(多選).
A.該細胞既能合成膽固醇,又能將多余膽固醇加工后再排出體外
B.該細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以VLDL的形式輸送至血液
C.在該細胞中脂肪酸需轉(zhuǎn)化為丙酮酸后,才能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
D.該細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受體,但無腎上腺素受體
(2)圖2中脂蛋白結構、功能分析正確的是BCD(多選).
A.1-4依次表示膽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蛋白質(zhì)
B.可運載膽固醇
C.可運載甘油三酯
D.將內(nèi)源性脂類物質(zhì)運送到靶器官
表是某男子血液檢查結果.
項  目測定值(mg/dL)參考范圍 (mg/dL)
尿素4.66.0-23.0
血清葡萄糖22360-110
甘油三酯18950-200
總膽固醇232150-220
(3)分析表檢查結果對該男子健康可作出的判斷是ACD(多選).
A.肝功能可能有損傷                   B.腎濾過作用有障礙
C.可能會出現(xiàn)尿糖                     D.可能HDL合成量較低
(4)如血液中總膽固醇長期過高對血壓的影響是A.
A.收縮壓升高、舒張壓升高、脈壓下降   B.收縮壓升高、舒張壓升高、脈壓升高
C.收縮壓升高、舒張壓下降、脈壓升高   D.收縮壓下降、舒張壓升高、脈壓下降
(5)抗利尿激素又稱血管升壓素,在機體嚴重失血時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釋放大量增加可使血壓不致下降過多,請分析其原因?抗利尿激素濃度升高,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導致血量增加,因而使血壓不致下降過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成分之間的關系,B、D、F均為消費者,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
A.E表示生產(chǎn)者,缺少的箭頭是C→A
B.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E→F→D→B→C,其中C可利用的能量最少
C.若B獲得的總能量為bKJ,則最少需要生產(chǎn)者固定1000bKJ能量
D.若減少E的數(shù)量,將有助于緩解溫室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