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關(guān)于抗體的產(chǎn)生、特性和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chǎn)生的漿細胞主要來自記憶細胞
B.抗毒素即是一種抗體,抗體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細胞都能產(chǎn)生抗體
D.抗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會對自身成分起免疫反應

分析 1、抗體指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細胞或記憶細胞增殖分化成的漿細胞所產(chǎn)生的、可與相應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jié)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
2、體液免疫的具體過程:

解答 解:A、二次免疫時,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chǎn)生的漿細胞主要來自記憶細胞,A正確;
B、抗毒素屬于抗體,抗體都能被蛋白酶水解,B正確;
C、只有漿細胞才能產(chǎn)生抗體,C錯誤;
D、抗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會對自身成分起免疫反應,引起自身免疫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識記人體免疫細的組成,掌握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具體過程,能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甘肅天水第一中學高三9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ATP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guān)ATP的敘述,不正確的有( )

①人體成熟的紅細胞、蛙的紅細胞、雞的紅細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細胞內(nèi)Na+濃度偏高,為維持Na+濃度的穩(wěn)定,細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 ATP中的“A”與構(gòu)成DNA、RNA中的堿基“A”不是同一物質(zhì)

④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實驗過程中不消耗ATP

⑤ATP中的能量可以來源于光能、化學能,也可以轉(zhuǎn)化為光能和化學能

A.0項 B.1項

C.2項 D.3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驗證DNA和RNA的分布實驗”中,下列做法的目的是:
(1)取人口腔上皮細胞時必須漱口,原因是防止混雜食物碎屑.
(2)將口腔上皮細胞浸到質(zhì)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中的目的是保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有利于觀察.
(3)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水解的目的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 和DNA 分離.
(4)將涂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烘干的目的是使細胞固定在載玻片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高倍顯微鏡下的視野與低倍下視野相比,高倍鏡下的視野( 。
A.大而亮B.小而暗C.小而亮D.大而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圖中顯示的是細胞中各種化合物占細胞鮮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的是(  )
A.水、蛋白質(zhì)、糖類、脂質(zhì)B.糖類、脂質(zhì)、水、蛋白質(zhì)
C.蛋白質(zhì)、水、脂質(zhì)、糖類D.脂質(zhì)、糖類、蛋白質(zh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哪項不是DNA復制和轉(zhuǎn)錄的共同點是( 。
A.需要多種酶參與B.在細胞核內(nèi)進行
C.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DNA的兩條鏈都是模板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請根據(jù)某同學嘗試使用罐頭瓶在常溫(21±3℃)下制作果酒的過程,回答實踐中的問題:
(1)開始時向消過毒的罐頭瓶加入了新鮮的葡萄汁和酵母菌,添加酵母菌的目的是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形成酒精,添加葡萄汁的目的是為酵母菌的生長發(fā)育提供碳源、氮源、水、無機鹽和生長因子.
(2)葡萄汁裝入瓶中時要留出大約$\frac{1}{3}$的空間,這樣做的目的是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從而大量繁殖子代.在以后的過程中,每隔12小時左右將瓶蓋擰松一次,但不打開蓋,此后再擰緊,這樣做的目的是放掉發(fā)酵產(chǎn)生的大量CO2,同時盡量不讓氧氣進入瓶中.
(3)制作果酒過程開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為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這一反應主要在線粒體(結(jié)構(gòu))中進行.制果酒過程后一階段的生物化學反應式為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這一反應在酵母細胞的細胞質(zhì)基質(zhì)(結(jié)構(gòu))中進行,其主要意義是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能量和物質(zhì).
(4)加入的新鮮葡萄汁沒有進行過滅菌處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檢測不出酵母菌以外的雜菌,從生態(tài)學角度分析:一是酵母菌與雜菌之間存在的競爭關(guān)系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長繁殖;二是果酒中的酒精更不利于雜菌生長不利于雜菌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實驗材料、實驗條件和觀察內(nèi)容,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組別材料實驗條件觀察內(nèi)容
A浸泡過的花生種子清水、蘇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細胞中著色的小顆粒
B人口腔上皮細胞甲基綠吡羅紅染色劑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C人口腔上皮細胞健那綠染液線粒體的形態(tài)
D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解離液(含HCL、酒精)、0.3g/mL蔗糖溶液、清水質(zhì)壁分離及復原
(1)A組實驗中脂肪顆粒被染成橘黃色;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2)B組實驗中被染成綠色的部位是細胞核.
(3)C組實驗與B組實驗取材相同,但B組實驗要對材料進行水解,C組實驗不需要水解,只需對材料直接進行染色就能觀察到相應的現(xiàn)象,其原因是健那綠是活性染料.
(4)D組實驗中,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是解離液破壞了細胞的原生質(zhì)層,細胞失去了選擇透過性.
(5)黃豆是制作豆腐的原料,請你設(shè)計一個實驗來檢測黃豆中是否含有蛋白質(zhì).
實驗原理:蛋白質(zhì)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材料:凈泡過的黃豆、清水、豆?jié){機、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試管、量筒、試管架、大小燒杯、滴管等.
步驟:①在豆?jié){機中加入浸泡過的黃豆和一定量的清水,研磨,倒出豆?jié){
②向試管內(nèi)注入2mL待測豆?jié){
③向試管內(nèi)注入1mL0.1g/mL的NaOH溶液,搖勻
④向試管內(nèi)注入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搖勻
⑤觀察試管內(nèi)的顏色變化
結(jié)果預測與分析:A若試管內(nèi)出現(xiàn)紫色反應,則說明黃豆中含有蛋白質(zhì);B若試管內(nèi)不出現(xiàn)紫色反應,則說明黃豆中不含有蛋白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細胞膜的厚度變小而面積變大,這是由細胞膜的什么特性所決定的( 。
A.具有一定流動性B.選擇透過性
C.具有識別作用D.具有物質(zhì)運輸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