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在安靜狀態(tài)下,血液中一定濃度的C02對維持呼吸中樞興奮是必要的.劇烈運動后,血液中C02濃度升高,經如圖所示的調節(jié)過程使C02加速排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體細胞中C02產生的場所是線粒體
B.C02濃度升高時導致呼吸加快,其調節(jié)方式只有神經調節(jié)
C.此調節(jié)過程的呼吸中樞位于腦干
D.C02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調節(jié)呼吸的反射弧中效應器是呼吸肌

分析 人體的呼吸中樞位于腦干,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刺激感受器產生興奮,傳至呼吸中樞,刺激呼吸肌,導致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氣量增加,排出體內過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呼吸加快,調節(jié)方式屬于神經-體液調節(jié).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人體細胞中CO2是通過有氧呼吸作用產生,場所在線粒體,CO2以自由擴散的方式排出細胞,A正確;
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呼吸加快,刺激呼吸中樞,調節(jié)方式屬于神經-體液調節(jié),B錯誤;
C、人體的呼吸中樞位于腦干,C正確;
D、調節(jié)呼吸的反射弧是:外周化學感受器→傳入神經→呼吸中樞→傳出神經→呼吸肌,所以C02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調節(jié)呼吸的反射弧中效應器是呼吸肌,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多倍體植株常常果實和種子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較高.目前人工誘導多倍體常用的試劑是( 。
A.龍膽紫溶液B.乙烯C.生長素D.秋水仙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對中心法則部分圖解所包含的各個過程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都需要細胞提供能量B.都在細胞核中進行
C.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D.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定州市校級期末)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下面各圖.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
B.精耕農田與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的方向與速度均沒有改變
C.依據(jù)種群年齡組成能夠預測種群數(shù)量變化趨勢
D.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組成成分越多,其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古生物學家推測: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藍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yǎng)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原始真核生物與被吞噬的藍藻之間的種間關系只有互利共生
B.葉綠體中可能存在的細胞器是核糖體,DNA為線狀
C.該真核生物能將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
D.若調查水體中藍藻的數(shù)量,常用的方法是取樣器取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為研究淹水時KNO3對甜櫻桃根呼吸的影響,設四組盆栽甜櫻桃,其中一組淹入清水,其余三組分別淹入不同濃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時測定甜櫻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場所是線粒體膜
B.圖中A、B、C三點,在單位時間內C點與氧結合的還原氫最多
C.淹水時KNO3對甜櫻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降低作用,其中10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D.實驗過程中不能改用CO2作為為檢測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定州市校級期末)水稻葉肉細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

A.細胞質 B.細胞核 C.線粒體 D.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定州市校級期末)藍藻與細菌雖然都屬于原核生物,但是二者有明顯區(qū)別.下列說明不正確的是( )

A.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 B.藍藻是自養(yǎng)生物

C.大腸桿菌有細胞核 D.大腸桿菌進行寄生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