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含有染色體和蛋白質(zhì) | B. | 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 ||
C. | 含有細胞膜和核糖體 | D. | 能合成糖原并以糖類作為能源物質(zhì) |
分析 細胞包括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均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基質(zhì)、核糖體、遺傳物質(zhì)DNA等.
糖元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它們分別是在肝臟和肌肉中合成的;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如成熟的紅細胞、神經(jīng)細胞、葉肉細胞等;具有線粒體或具有與有氧呼吸有關(guān)的酶的細胞才能進行有氧呼吸.
解答 解:A、原核細胞無染色體,A錯誤;
B、多細胞生物中每種細胞只能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不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B錯誤;
C、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均含有細胞膜和核糖體,C正確;
D、糖原是動物細胞特有的多糖,植物細胞不含有,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細胞結(jié)構(gòu)、成分、功能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區(qū)分能力,屬于簡單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guān)基因分離定律的幾組比例,能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zhì)的是( )
A.F2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3∶1 B.F1產(chǎn)生配子的比例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為1∶2∶1 D.測交后代的比例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雜交組合 | 親本的表現(xiàn)型 | 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目 | |||
紅色闊葉 | 紅色窄葉 | 白色闊葉 | 白色窄葉 | ||
① | 白色闊葉×紅色窄葉 | 403 | 0 | 397 | 0 |
② | 紅色窄葉×紅色窄葉 | 0 | 430 | 0 | 140 |
③ | 白色闊葉×紅色窄葉 | 413 | 0 | 0 | 0 |
花色表現(xiàn)型 | 紫色 | 紅色 | 白色 |
基因型 | AB | Abb或aaB | 沒有A和B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聚合酶催化游離的脫氧核苷酸與模板鏈上的脫氧核苷酸形成氫鍵 | |
B. | DNA分子先解開雙螺旋結(jié)構(gòu)再進行復制 | |
C. | 復制可發(fā)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fā)生在線粒體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中 | |
D. | 復制形成的兩個子代DNA分子的堿基序列有可能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過程Ⅰ稱為轉(zhuǎn)錄 | |
B. | 與完成過程Ⅱ直接有關(guān)的核酸只有mRNA | |
C. | 與鄰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雜交分子中特有的堿基對是A-U | |
D. | 細胞中若出現(xiàn)了雜交分子,則抑癌基因沉默,此時過程Ⅱ被抑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辛西婭一定含有C、H、O、N、P、S等6種元素 | |
B. | 辛西婭至少含有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zhì)、脂質(zhì)、核酸等6種化合物 | |
C. | 辛西婭的誕生說明DNA能夠直接控制生命活動 | |
D. | 膜的作用是將辛西婭構(gòu)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維持細胞內(nèi)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細胞細胞液的濃度約與90mmol•L-1葡萄糖溶液相當 | |
B. | 在濃度為250m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中細胞開始吸收葡萄糖 | |
C. | 在哺乳動物體內(nèi),葡萄糖進入該細胞中需要消耗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能量 | |
D. | 與在濃度為150m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中的細胞相比,在濃度為250m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中的細胞失水量大,吸水能力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 |
B. | 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 |
C. | 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就是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 |
D. | 地理隔離使不同物種生物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