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1.如圖表示大氣中氧的濃度對植物非綠色器官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的影響.試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大氣中氧濃度為5%時,該器官的細胞呼吸方式為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無氧呼吸強度與氧濃度之間的關系是隨氧濃度的增加,無氧呼吸逐漸減慢.為了有利于貯藏蔬菜或水果,貯藏室內的氧氣應調節(jié)到圖中的哪一點所對應的濃度?B.
(3)圖中當達到D點時CO2生成量不再增加的內因是呼吸酶數量有限.研究發(fā)現馬鈴薯塊莖細胞的無氧呼吸不能用CO2生成量來表示,原因是馬鈴薯塊莖細胞的無氧呼吸不產生CO2
(4)若要測定植物綠葉的呼吸強度,要在黑暗條件下進行.
(5)圖中兩條曲線相交于C點,對于B、C點,以下敘述正確的有(多選)BD.
A.C點時,植物既進行無氧呼吸,又進行有氧呼吸
B.C點時,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此時無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點時,無氧呼吸強度最弱
D.B點時,植物呼吸強度最弱
(6)當外界氧濃度為4%~5%時,該器官CO2的生成量相對值為0.6,而O2的吸收量相對值為0.3.此時,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當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3倍.

分析 1、據圖分析,隨氧氣濃度的升高,植物吸收的氧氣量增加,說明有氧呼吸增強.
2、A點氧氣濃度為0,則無氧呼吸釋放二氧化碳;AB段隨氧氣濃度的升高,無氧呼吸受到抑制,二氧化碳釋放量減少;BC段隨著氧氣濃度增加,有氧呼吸增強,二氧化碳釋放量增加.

解答 解:(1)由曲線可知,大氣中氧濃度為5%時,CO2釋放量大于O2吸收量,說明該器官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二氧化碳總釋放量與氧氣吸收量的差值,即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故它可代表無氧呼吸的強度,由題圖可知,陰影面積隨著氧氣濃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無氧呼吸強度隨O2濃度的升高而逐漸減弱.B點二氧化碳釋放量最少,說明植物細胞呼吸最弱,消耗有機物最少,故有利于貯藏蔬菜或水果.
(3)圖中當達到D點時CO2生成量不再增加的內因是呼吸酶數量有限.研究發(fā)現馬鈴薯塊莖細胞的無氧呼吸不能用CO2生成量來表示,原因是馬鈴薯塊莖細胞的無氧呼吸不產生CO2
(4)由于植物綠葉在光照條件下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CO2產生O2,所以若要測定植物綠葉的呼吸強度,要在黑暗條件下進行.
(5)A、C點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等于氧氣的吸收量,說明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不進行無氧呼吸,A錯誤;
B、C點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等于氧氣的吸收量,說明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此時無氧呼吸被完全抑制,B正確;
C、B點時,CO2釋放量仍大于O2吸收量,而C點時,CO2釋放量等于O2吸收量,說明B點時,無氧呼吸強度不是最弱,C錯誤;
D、B點時,二氧化碳釋放量最少,說明植物細胞呼吸最弱,消耗有機物最少,D正確.
故選:BD.
(6)有氧呼吸過程每消耗1摩爾葡萄糖,需要消耗6摩爾氧氣,產生6摩爾二氧化碳;無氧呼吸每消耗1摩爾葡萄糖,產生2摩爾二氧化碳和2摩爾酒精.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量=0.3,則消耗的葡萄糖是$\frac{0.3}{6}$=0.05,產生的二氧化碳量=0.3;無氧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量=0.6-0.3=0.3,消耗的葡萄糖量=0.15,此時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對值約相當于有氧呼吸的0.15÷0.05=3倍.
故答案為:
(1)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逐漸減慢     B
(3)呼吸酶數量有限     馬鈴薯塊莖細胞的無氧呼吸不產生CO2
(4)黑暗(遮光)    
(5)BD    
(6)3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植物的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之間的關系,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及識圖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各組化合物中全是內環(huán)境成分的是( 。
A.O2、神經遞質、血紅蛋白、H+B.CO2、鈉離子、葡萄糖、氨基酸
C.呼吸酶、Ca2+、載體、血漿蛋白D.H2O2酶、抗體、激素、膽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為某湖泊生態(tài)系統部分組成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苔草帶到沉水植物帶,地表分布不同類型生物,這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對3、4帶植物影響差異較大的生態(tài)因素主要是CO2濃度和光照強度或波長
(2)圖中從5~2植物帶類型的演變過程,屬于初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不能表示下列哪項生理過程( 。
A.唾液腺細胞分泌唾液淀粉酶B.CO2由細胞內排出到細胞外
C.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D.免疫細胞分泌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細菌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細菌都不含葉綠體,都進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細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細胞壁,都含有DNA和RNA分子
D.乳酸菌、硝化細菌都是異養(yǎng)生物,在電鏡下可觀察到核糖體附著在內質網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以下有關神經興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靜息狀態(tài)時神經元細胞膜內外沒有離子進出
B.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結合有特異性
C.神經纖維膜內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一致
D.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以胞吐方式釋放,進入突觸間隙的組織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B.隨機取樣
C.根據調查數據估算種群密度D.根據地段的形狀確定取樣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是四類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結構上看,Ⅲ與其他三者的差別最大,主要表現在無成形的細胞核(或無核膜).
(2)分離細胞中細胞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四類細胞中共有的細胞器是[①]核糖體(填序號及名稱),四類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信息交流均依賴于細胞結構中的細胞膜.
(3)Ⅳ屬于低等植物細胞,此細胞中能產生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某一小島上的野兔原種種群由于某種原因造成部分個體分別遷移到了兩個其他的小島上.如圖表示野兔原種進化的過程,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新物種1、新物種2與原物種間必然存在生殖隔離
B.由野兔原種形成新物種顯示了物種形成的一種方式,即經過長期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
C.圖中X、Y、Z表示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其中只有Y過程會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D.新物種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