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如圖是某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燒毀前后(b點為發(fā)生火災的時間),草本、灌木和喬木植物體內貯存的能量變化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塊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B.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況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喬木取代
C.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逐漸增加,各種群數(shù)量多呈“S”型增長
D.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的群落類型取決于土壤中植物種子等繁殖體的存留狀況

分析 1、三類植物在群落中呈斑塊狀鑲嵌分布應為群落水平結構的特點.
2、根據題圖,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況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優(yōu)勢取代,灌木又被喬木優(yōu)勢取代.
3、演替過程中,由于植物形成垂直結構,則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逐漸增加,但種群數(shù)量不一定呈現(xiàn)S型曲線.
4、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包括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解答 解:A、由于環(huán)境和人為因素影響,同一地段種群密度有差別,常呈鑲嵌分布,為群落水平結構,A錯誤;
B、b~d段,從各種植物出現(xiàn)先后時間,推斷演替的過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喬木群落;在演替過程中優(yōu)勢種是不斷的變化,但草本植物、灌木植物都存在,沒有消失,B錯誤;
C、在整個演替過程中,由于生產者同化的能量越來越多,最后趨于穩(wěn)定,各種群的種群數(shù)量一般呈S型增長,C正確;
D、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的群落類型,由氣候、土壤、水分、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決定,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望都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時,可能出現(xiàn)( )

A.體溫升高、耗氧量減少

B.體溫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提高、體溫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望都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細胞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a、b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③是人體內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B.若②為肝臟細胞,則a處的氧氣濃度高于b處

C.①③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

D.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huán)境是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近期研究表明,我們面對新信息時大腦中需要建立起一個新的處理路徑.此時,被新信息激活的神經元會生長出新的突起,一直延伸到鄰近的神經元,形成突觸.突觸一旦形成,興奮就可以從一個神經元傳到另外一個神經元,我們也就獲得了新的信息.若建立起的突觸失靈了,大腦就忘記了這個信息.
(1)大腦在初次學習時需要的時間比再次學習時需要的時間長,原因是再次學習時不需要新建立突觸;而隨年齡的增長,神經元衰老,獲得新信息需要的時間更長,是由于突觸建立時間更長.
(2)突觸形成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單向/雙向).
(3)有關研究表明,人在安靜時大腦的產熱量是運動時的6倍,則人在安靜時更容易記憶,原因是在該情況下腦細胞呼吸作用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孟德爾通過植物雜交實驗,探索遺傳規(guī)律,他采用了嚴格的科學方法,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
A.“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和結果”--提出問題
B.“測交實驗和結果”--分析問題,尋找規(guī)律
C.“分離定律的本質”--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說
D.“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分析問題,提出假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酶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
A.化學反應前后,酶的化學性質和數(shù)量保持不變
B.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比無機催化劑高
C.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特殊有機物,其中大多數(shù)酶為蛋白質
D.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1表示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韭菜宿根進行相關實驗流程,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時為了研磨充分應加入SiO2
(2)紙層析法分離色素的“結果①”如圖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帶的顏色是橙黃色、黃色,據此能得出的結論是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
(3)將等量剛制備的韭菜和韭黃色素濾液分別放在陽光與三棱鏡之間,“結果②”吸收光譜最明顯的差異出現(xiàn)在紅光區(qū)域.將制得的韭菜濾液在強光下曝光1~2h,再重復上述實驗,其結果與韭黃濾液的實驗結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葉綠素不穩(wěn)定,在強光下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的表述,其中正確的是( 。
A.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區(qū)別
B.當細胞內外存在濃度差時,植物細胞就會發(fā)生質壁分離或復原
C.脂質中的膽固醇是對生物體有害的物質
D.拍攝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顯微照片就是建構了細胞的物理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探究光合作用的歷程中,有關薩克斯實驗的分析及結論合理的是( 。
①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光照
②“饑餓”處理的目的是消耗掉葉片中的營養(yǎng)物質
③該實驗證明了葉綠體利用光能將CO2轉變成了淀粉.
A.②③B.①②C.①③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