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圖①②分別代表不同組織或器官的細胞,A表示物質,符合該模型的是( 。
A.①胰島A細胞,②全身細胞,A胰島素
B.①中間神經元,②傳入神經元,A神經遞質
C.①下丘腦,②垂體細胞,A促甲狀腺激素
D.①小腸黏膜,②胰腺,A促胰液素

分析 據(jù)圖分析:該模型表示的是細胞①產生物質A,分泌到細胞外,并作用在細胞②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上.該圖可能表示激素的分泌與作用,神經遞質的釋放和作用等.

解答 解:A、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A錯誤;
B、中間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應作用于傳出神經元,B錯誤;
C、下丘腦分泌的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而A促甲狀腺激素是垂體分泌的,C錯誤;
D、小腸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能促進胰腺的分泌,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神經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驗證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設計實驗方案時,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藥物前后小鼠癥狀的變化為觀察指標,則下列對實驗組小鼠注射藥物的順序,正確的是

A.先注射胰島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島素溶液

C.先注射胰島素溶液,后注射生理鹽水

D.先注射生理鹽水,后注射胰島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為了驗證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進行以下實驗:
第一步:取2支潔凈的相同的試管,分別編號1、2.
第二步:分別向2支試管中加入相應實驗試劑.
1號:加2mL的淀粉溶液和1mL的清水
2號:加2mL的淀粉溶液和X溶液
第三步:混合均勻后將這2支試管放入盛有37℃水的水浴中,反應足夠時間后向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入足量且等量的碘液.
第四步:觀察并分析實驗結果.
(1)其中對照組為1號試管;2號試管中加入的X溶液是1mL的淀粉酶.
(2)若1號試管變藍色、2號試管不變藍色,說明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3)假設上述實驗結論正確,如果檢驗的試劑改為斐林試劑,并且操作正確,則兩只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分別是:1號無磚紅色(或藍色),2號磚紅色.
(4)酶之所以具有催化作用,是因為酶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5)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特性包括專一性、高效性、反應條件溫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對于水分和無機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無機鹽在生物體內含量不高,多數(shù)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發(fā)生質壁分離的過程中,細胞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例升高
C.植物缺Mg2+會影響光合作用,食鹽中加碘可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
D.休眠或越冬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上升,正在萌發(fā)的種子中結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調查人類某遺傳病發(fā)病率”的實踐活動中,錯誤的做法是( 。
A.調查群體足夠大
B.以家庭為單位逐個調查
C.保護被調查人的隱私
D.以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為調查對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生態(tài)學觀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只發(fā)生在生物之間,不會發(fā)生在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
B.生態(tài)缸放置時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C.;~塘生態(tài)系統(tǒng)體現(xiàn)了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多級利用的原理
D.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圖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光照強度由強變弱時,短時間內C5含量會升高
B.CO2可直接被[H]還原,再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形成糖類
C.被還原的C3在有關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CO2的固定實質上是將ATP中的化學能轉化為C5中的化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2015年10月5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實現(xiàn)了中國自然科學諾獎零的突破,其率領的科研團隊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療瘧疾,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寧廣泛被用來治療瘧疾,治療機理是奎寧可以和瘧原蟲的DNA結合,形成復合物,直接抑制DNA復制和轉錄,導致DNA和蛋白質合成出現(xiàn)異常.
(2)與屠呦呦分享諾貝爾獎的另外兩位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阿維菌素,這種藥從根本上降低了淋巴絲蟲病的發(fā)病率,其中淋巴絲蟲侵入人體后形成蜂巢狀組織造成淋巴管堵塞,從而導致機體出現(xiàn)組織水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甲、乙、丙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
A.突觸、突觸前膜、突觸小體
B.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
C.種群特征、種群數(shù)量特征、物種豐富度
D.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能量流動、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