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3.如表是自然演替下某群落植物種類組成的變化情況.
演替階
段編號
物種總數(種)喬木層優(yōu)勢物種數(種)
喬木灌木藤本草本針葉樹闊葉樹
A732613
B420330
C18741006
據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處于演替早期的階段是B(填編號),依據是群落的物種數少、結構簡單;若該群落是在原始森林被砍伐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的,則此演替類型屬于次生演替.
(2)據表推測,動物種類最多,分層現象最復雜的群落所處的演替階段是C(填編號);在三個演替階段中,若群落遭受同等程度的破壞,則恢復力穩(wěn)定性最高的階段是B(填編號).
(3)不同演替階段中喬木層的優(yōu)勢樹種不同,主要原因是當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后期樹種具有適應當前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或競爭能力更強的特點.

分析 1、群落演替的類型:

   類型
項目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點在一從來沒有過植被,或者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條件,甚至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
時間經歷時間漫長經歷時間較短
影響
因素
自然因素 人類活動較為關鍵
實例裸巖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棄耕地上的演替
2、分析表格:表中B階段的物種數目最少,C階段的物種數目最多.

解答 解:(1)隨著演替的進行,群落的物種數目逐漸增加、結構逐漸復雜化,再結合表中數據可知,處于演替早期的階段是B;若該群落是在原始森林被砍伐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的,則此演替類型屬于次生演替.
(2)據表推測,動物種類最多,分層現象最復雜的群落所處的演替階段是C;一般情況下,群落的結構越簡單,其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高,因此在三個演替階段中,若群落遭受同等程度的破壞,則恢復力穩(wěn)定性最高的階段是B.
(3)不同演替階段中喬木層的優(yōu)勢樹種不同,主要原因是當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后期樹種具有適應當前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或競爭能力更強的特點.
故答案為:
(1)B    群落的物種數少、結構簡單    次生演替
(2)C    B
(3)適應當前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或競爭能力更強

點評 本題結合表格數據,考查群落演替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群落演替的概念、類型等,掌握群落演替的特點,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一上第1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成二肽,脫去的水分子中的氫來自

A.羧基 B.氨基

C.羧基和氨基 D.連接在碳原子上的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蝌蚪生長到一定程度開始變態(tài)以適應陸棲生活,其外觀上出現成對的附肢,尾部逐漸萎縮最后消失(褪尾現象).正常情況下,從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體幼蛙,大約需要3個月左右時間.為探索甲狀腺激素對動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某小組進行了甲狀腺激素和甲硫咪唑對蝌蚪生長發(fā)育影響的實驗,實驗設計如表1所示,實驗結果如表2和圖1所示,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表1 實驗處理表
 1234
甲狀腺激素片1mg/天2mg/天
甲硫咪唑5mg/天
蝌蚪只數10101010
平均體長17.217.41717.4
注:實驗前各組蝌蚪的平均體長差異不顯著.可以進行實驗
表2  不同藥物、不同濃度的甲狀腺激素處理蝌蚪的前后肢生長情況
 1d4d8d14d19d24d
1號組0002后2后3后
2號組02后3后5后6后3前7后
3號組03后6后7后3前8后6前9后
4號組00003后3后
注:“2后”表示有2只蝌蚪出現后肢,“3前”表示有3只蝌蚪出現前肢,其他以此類推,1d表示1天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甲狀腺激素的濃度、甲硫咪唑的有無,需要控制的無關變量有蝌蚪的初始體長、蝌蚪的數量、蝌蚪的孵化時間、培養(yǎng)時間等(至少寫兩項).
(2)分析表2結果,由1、2、3組實驗對照可得出的結論有: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發(fā)育(或一定濃度范圍內,甲狀腺激素濃度越高,促進蝌蚪發(fā)育的能力越強),由1、4組實驗對照可以推測甲硫咪唑對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具有抑制作用.
(3)分析圖中1-4組蝌蚪體長增長情況可知,在蝌蚪生長發(fā)育的某時期加入甲狀腺激素抑制蝌蚪體長的增長速度,第3組8d后體長出現負增長,可能是本實驗使用的蝌蚪在進行實驗時已生長發(fā)育到了某一階段,8d后已經開始出現褪尾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 。
A.C、H、O、N、P、S六種元素B.構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
C.新陳代謝D.細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選項中,為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所必需的是(  )
A.光能、H2O、葉綠素、類胡蘿卜B.葉綠體、類胡蘿卜素、ATP、CO2
C.光能、酶、H2O、[H]D.酶、CO2、[H]、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組成成分,下列被標記的部位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不屬于水解過程的是( 。
A.ATP→ADPB.核酸→核苷酸C.蛋白質→氨基酸D.葡萄糖→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上期高三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長度為1000個堿基對的雙鏈環(huán)狀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600個,該DNA分子復制時,1鏈首先被斷開形成3′、5′端口,接著5′端與2鏈發(fā)生分離,隨后DNA分子以2鏈為模板通過滾動從1鏈的3′端開始延伸子鏈,同時還以分離山來的5′端單鏈為模板合成另一條子鏈,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1鏈中的堿基數目多于2鏈
B.該過程是從兩個起點同時進行的
C.復制過程中2條鏈分別作模板,邊解旋邊復制
D.若該DNA連續(xù)復制3次,則第二次共需鳥嘌呤2800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回答有關人體內環(huán)境自穩(wěn)態(tài)調控問題.
人較長時間靜止站立,腦供血量減少,形成一過性暈厥.下列是長時間站立引起的血壓變化及其調節(jié)機制(見圖1).

(1)下肢靜脈儲血量增加而引起血壓降低,主要原因是心臟射血量減少所導致.
(2)低壓刺激后,經神經、激素調控后,引起系統變化,使血壓恢復正常水平,其中A、B的變化分別是血液容量(增加)、血管管徑(縮小).
(3)低壓也可由過程⑦的調節(jié),引起腎臟對水分重吸收功能增強,出現腎排尿量降低的現象,則參與該調節(jié)過程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4)如果心臟射血量不變,血液粘滯度增加,主要增加舒張壓(填收縮壓或舒張壓).
人體的血壓經常因為環(huán)境因素與自身活動狀況的改變而發(fā)生相應變化,同時通過人體的一系列調節(jié)機制保持相對穩(wěn)定.圖2是健康中年人一天24小時的血壓變化情況.

(5)在6點起床后,人體的血壓出現“晨起高峰”的現象,這主要與交感神經神經突然興奮,繼而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兩類激素分泌增加有關;其次,還可能與夜間飲水少,導致血液粘滯度增大有關.
(6)比較、分析24小時的收縮壓與舒張壓的變化特點:
變化的主要共性特征: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波動規(guī)律基本一致.
變化的主要差異是:收縮壓的絕對變化量大于舒張壓的絕對變化量這是因為由于心室射血量大,因此變化量顯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