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a(chǎn)-銀環(huán)蛇毒能與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牢固結合;有機磷農(nóng)藥能抑制乙酰膽脂酶的活性,而乙酰膽脂酶的作用是清除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的乙酰膽堿.因此,a-銀環(huán)蛇毒與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的癥狀分別是( 。
A.肌肉僵直,肌肉松弛B.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分析 神經(jīng)元之間的興奮傳導需要突觸結構,而突觸結構的構成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突觸前膜一般是上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末端釋放乙酰膽堿、與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牢固結合,后膜一般是下一個神經(jīng)元的胞體膜或樹突膜.興奮傳導時,就從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傳給下一個神經(jīng)元的樹突或細胞體.

解答 解:α-銀環(huán)蛇毒能與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牢固結合,導致乙酰膽堿不能與受體結合,則表現(xiàn)的癥狀是肌肉松弛;有機磷農(nóng)藥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導致乙酰膽堿不能分解,持續(xù)作用,表現(xiàn)的癥狀是肌肉僵直.
故選:B.

點評 考查我們神經(jīng)沖動的產(chǎn)生和傳導、突觸的結構等基礎知識,訓練我們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這些平時應該加強訓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朱鹮在春季繁殖.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在1960年就已將朱鹮列入國際保護鳥的名單,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國各級政府和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種群數(shù)量由1981年的7只發(fā)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有關野生朱鹮的食物鏈如圖,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環(huán)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棲息地的縮小等都是導致野生朱鹮大量減少的原因
B.就地保護是保護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種群數(shù)量呈“J”型增長
C.日照時間的長短能影響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這種信息屬于物理信息
D.該食物網(wǎng)中,野生朱鹮與魚類之間存在著競爭和捕食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表示三個通過突觸連接的神經(jīng)元.現(xiàn)于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則能測到動作電位的位置是( 。
A.a和b處B.a、b和c處C.b、c、d和e處D.a、b、c、d和e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學校生物小組在一塊較為封閉的低洼地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野生植株,這些植株的花色有紅色和白色兩種,同學們對該植物的花色進行遺傳方式的探究.請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取90對親本進行實驗
雜交組合F1表現(xiàn)型
A:30對親本紅花×紅花36紅花:1白花
B:30對親本紅花×白花5紅花:1白花
C:30對親本白花×白花全為白花
(1)從花色遺傳的結果來看,花色隱性性狀為白色,最可靠的判斷依據(jù)是A.
(2)若任取B組的一株親本紅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現(xiàn)型的情況是全是紅花或紅花:白花=3:1.
(3)由B組可以判定,該種群中顯性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比例約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鵪鶉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其羽色受Z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栗色、a基因控制黃色;B基因控制羽色的顯現(xiàn)、b基因為白化基因,會抑制羽色的顯現(xiàn).請分析回答:
(1)鵪鶉羽色的遺傳屬于伴性(填“常染色體”或“伴性”)遺傳.控制羽色的這兩對基因不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選用純種黃羽雄鶉(ZaBZaB)與白羽雌鶉雜交.子一代雄鶉羽色均為栗色,子一代雌鶉羽色為黃色,親本白羽雌鶉的基因型為ZAbW;讓子一代雌雄相互交配(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則子二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栗色雄性:黃色雄性:白色雌性:黃色雌性=1:1:1:1.
(3)有時未受精的鵪鶉蛋也能孵化出二倍體雛鶉,出現(xiàn)原因可能有三種:第一種是卵原細胞沒有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直接發(fā)育成雛鶉;第二種是卵細胞與極體結合后直發(fā)育成雛鶉;第三種是卵細胞核染色體加倍后直接發(fā)育成雛鶉.請預測上述每一種原因所發(fā)育成雛鶉的性別比例如何(WW的胚胎不能存活)?如果是卵原細胞沒有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直接發(fā)育成雛鶉,都為雌性;
如果是卵細胞與極體結合后直發(fā)育成雛鶉,既有雄性也有雌性;
如果是卵細胞核染色體加倍后直接發(fā)育成雛鶉,都為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番茄中紅果(E)對黃果(e)是顯性,如果把紅果植株的花粉授到黃果植株的柱頭上,所結果實的顏色和果實中種子胚的基因型分別是( 。
A.紅、Ee或eeB.黃或紅、eeC.黃、EeD.黃、Ee或e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某生物的體細胞中有兩對同源染色體A和A′,B和B′,成熟后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可能有的染色體組合是( 。
A.AB′、A′BB.AB、A′B′C.AB、AB′、A′B、A′B′D.AB′、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圖1是棉花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的過程圖解,圖中A-E代表相應的物質(zhì),1-4代表相應的生理過程.圖2為不同溫度和光照強度組合處理對棉花葉片光合速率以及氣功開度的影響的實驗結果,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過程3發(fā)生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zhì),物質(zhì)A和(CH2O)可用于同一細胞中某一生理過程,這兩種物質(zhì)參與該反應的場所分別是線粒體(內(nèi)膜)和細胞質(zhì)基質(zhì).
(2)由圖2可知,在這兩種光照強度下,隨著溫度的升高,棉花葉片光合速率都下降(填“升高”或“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隨著溫度的升高,棉花葉片氣孔開度減小,導致CO2的吸收量減少;由此推知,高溫主要影響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
(3)在適當增強光照強度而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圖1中物質(zhì)A的含量增加(填“增加”或“減少”),同時C3的含量減少(填“增加”或“減少”).將棉花某對稱葉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設法使兩部分之間的物質(zhì)不發(fā)生轉(zhuǎn)移,用適宜強度的光照射6h后,若在 U和V的對應部位截取等面積的葉片,烘干稱重,分別記為MU和MV(單位:mg),則該棉花細胞實際光合作用速率為$\frac{{{M}_{V}-M}_{U}}{6}$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果進行菜園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常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土壤小動物的采集與調(diào)查
B.可能用到解剖針、放大鏡或?qū)嶓w顯微鏡等實驗用具
C.可依據(jù)土壤小動物趨光、趨熱等特性來設計誘蟲器
D.可用記名計算法來統(tǒng)計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