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5344  115352  115358  115362  115368  115370  115374  115380  115382  115388  115394  115398  115400  115404  115410  115412  115418  115422  115424  115428  115430  115434  115436  115438  115439  115440  115442  115443  115444  115446  115448  115452  115454  115458  115460  115464  115470  115472  115478  115482  115484  115488  115494  115500  115502  115508  115512  115514  115520  115524  115530  115538  170175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為自然環(huán)境中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d處波動可能是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動所致

B.“竭澤而漁”會使魚的數(shù)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停滯甚至崩潰

C.滅鼠時如果僅殺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適得其反

D.c處種群個體數(shù)量不再上升的原因與環(huán)境容納量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研究種群數(shù)量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調查某地區(qū)松鼠的種群數(shù)量,樣方面積應該取1m2

B、標志重捕法不適于土壤動物中的蜈蚣

C、對酵母菌計數(shù)時,用吸管吸取培養(yǎng)液滴滿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計數(shù)室及其四周邊緣,輕輕蓋上蓋玻片后即可鏡檢

D、實驗采用取樣器采集土樣計算鼠類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敘述不正確的是

A.A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避光、避高溫、避濕的習性采集

B.B裝置通常用于對體型較小的土壤動物進行采集

C.A裝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氣流通

D.用B裝置采集的土壤動物可以放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與光照強度有關

B.光照強度、地形、濕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著不同生物類群的原因

C.毀林開荒、圍湖造田可以改變群落結構但不會導致生物群落發(fā)生演替

D.自然條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著物種多樣化、群落結構復雜化、生態(tài)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定當年種群數(shù)量是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λ倍,下圖表示λ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O~a年,種群數(shù)量不變,其年齡組成是穩(wěn)定型

B.a~b年,種群數(shù)量下降,其年齡組成是衰退型

C.b~c年,種群數(shù)量增加,種群呈“S”形增長

D.c~d年,種群數(shù)量增加,種群近“J”形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某肉牛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捕殺肉牛的最佳時期為第20年

B.在第10年時經調查該種群數(shù)量為200只,估算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400只

C.在10~20年時間內,該種群種內斗爭越來越激烈

D.在10~20年時間內,該肉牛的種群數(shù)量仍呈上升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預測某地區(qū)人口未來發(fā)展趨勢的主要依據(jù)是

A.人口數(shù)量 B.人口密度 C.性別比例 D.年齡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種群數(shù)量數(shù)學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驟是

A、觀察并提出問題→提出合理假設→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用適當?shù)臄?shù)學形式表達事物的性質→實驗或觀察檢驗或修正數(shù)學形式

B、觀察并提出問題→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用適當?shù)臄?shù)學形式表達事物的性質→提出合理假設→實驗或觀察檢驗或修正數(shù)學形式

C、觀察并提出問題→提出合理假設→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用適當?shù)臄?shù)學形式表達事物的性質

D、提出合理假設→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用適當?shù)臄?shù)學形式表達事物的性質→實驗或觀察檢驗或修正數(shù)學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根據(jù)下面人體體液分布及物質交換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D分別表示體液的什么成分?

A B C D 。

(2)A和B液體的物質交換是通過 (結構)完成的。

(3)A、B、C三處液體中O2濃度大小的關系是 。

(4)當人吃的食物過咸時,A、B的滲透壓升高,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并由垂體后葉釋放的 增多,該激素作用于過程d,使尿量減少 。

(5)直接參與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四大系統(tǒng)是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和______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8分)如圖是一個反射弧和突觸的結構示意圖,根據(jù)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①所示的結構屬于反射弧的_________。

(2)圖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該結構可能由____________(一種細胞器)形成。

(3)假如圖3中的X來自大腦皮層,Y來自圖1中的A。當針刺破手指的皮膚,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導致效應器產生縮手反應,則Y釋放的物質具有使突觸后膜產生__________的作用,此反射屬于____________反射。當我們取指血進行化驗時,針刺破手指的皮膚,但我們并未將手指縮回是因為大腦皮層發(fā)出的指令是對這個刺激不作出反應,則X釋放的物質對突觸后膜具有__________作用,這說明一個反射弧中的低級中樞要接受高級中樞的控制。

(4)圖2中興奮的傳遞是單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此結構中信號的轉換模式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