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下列有關硫化氫性質(zhì)的說法正確的是 化學
A.給盛硫化氫的容器加熱會產(chǎn)生黃色物質(zhì) 化學
B.由于硫化氫不穩(wěn)定,所以久置的氫硫酸會變渾濁
C.硫化氫具有強還原性,故氫硫酸在反應中只能作還原劑
D.氫硫酸是弱酸,無法通過復分解反應制取強酸
4.含有硒的保健品已開始進入市場,已知硒元素與鉀元素同周期,化學則下列關于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原子序數(shù)為24
B.氣態(tài)氫化物為H2Se 化學
C.非金屬性比溴弱
D.最高價含氧酸為H2SeO4
3.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質(zhì)是
A.碲的化合價有-2價、+4價、+6價 化學化學
B.碲的氧化物有TeO2和TeO3 化學
C.碲能與氫氣直接化合,且H2Te比H2Se穩(wěn)定 化學
D.單質(zhì)碲呈銀白色,還原性比硒強
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硒可以與鈉組成化合物Na2Se
B.硒化氫水溶液的酸性比氫硫酸弱 化學
C.硒酸的酸性比硫酸的酸性弱 化學
D.硒化氫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硒和水化學
1.(上海高考題)過氧化氫的沸點比水高,但受熱容易分解。某試劑廠先制得7%~8%的過氧化氫溶液,再濃縮成30%溶液時,可采用的適宜方法是化學
A.常壓蒸餾 化學B.減壓蒸餾 化學
C.加生石灰常壓蒸餾 化學 D.加壓蒸餾化學
(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見上圖)
注意:
1、氧化性酸與酸的氧化性的區(qū)別
酸根部分易得電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
酸的氧化性應包括H+的氧化性(酸所共有的)與酸根的氧化性(氧化性酸的特點)兩種類型
2、根據(jù)氯氣、硫等非金屬單質(zhì)性質(zhì)的學習,掌握非金屬單質(zhì)性質(zhì)的一般方法應從下列幾個方面分析:
與氫氣的反應;與金屬的反應;與氧氣的反應;與非金屬的反應;與水的反應;與氧化物的反應;與堿的反應;與酸的反應;與鹽的反應;(與有機物反應)等。
3、掌握化合物性質(zhì)的一般方法應從下列幾個方面分析:
穩(wěn)定性;可燃性;酸堿性;氧化性和還原性;特殊性等。
3.例題精講
[例1]哪些實驗事實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并用原子結(jié)構(gòu)知識加以解釋。
解析:目前,已學習過多種非金屬元素,通過鹵族、氧族元素的學習可得出,比較兩種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相對強弱一般可根據(jù)以下幾方面的實驗事實:①非金屬單質(zhì)與H2化合的難易以及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大。虎谧罡邇r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③非金屬單質(zhì)間的置換反應。
答案:可以說明氯元素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的主要實驗事實有:①氯氣與氫氣反應時光照可發(fā)生爆炸,反應劇烈,硫單質(zhì)加熱變?yōu)檎魵獠趴膳cH2化合,且H2S不如HCl穩(wěn)定;②H2SO4的酸性不如HClO4強;③H2S與Cl2反應可生成硫單質(zhì);④鐵與Cl2反應生成FeCl3,而硫與鐵反應生成FeS。
S、Cl兩原子電子層數(shù)相同,但Cl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較多,且Cl原子半徑比S原子小,最外層電子受原子核的引力較大,故氯元素非金屬性應比硫元素強。
點評:結(jié)構(gòu)決定性質(zhì),本題意在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來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以此來加深對原子結(jié)構(gòu)和元素周期律知識的理解。
[例2]含有硒(Se)的保鍵品已進入市場,已知該元素與氧具有相同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則下列關于硒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為SeO3
B.單質(zhì)Se是一種半導體材料
C.原子半徑比硫大,比溴小
D.單質(zhì)的氧化性比氯氣弱,比溴強,比O3弱
解析:本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搞清楚Se與O、S、Cl、Br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關系及Se單質(zhì)和臭氧的特殊性質(zhì)。如Se可作為半導體材料,臭氧是很強的氧化劑等。另外元素周期律的知識是判斷選項正誤的鑰匙。
S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ⅥA族,最外層為6個電子,故最高價為+6價,最低價為-2價,因此最高價氧化物的形式為SeO3。再由于Se原子半徑較S原子的大,故體現(xiàn)部分金屬性質(zhì)。硒可作為半導體材料。因此選項A、B都正確。
根據(jù)O、S、Cl、Br與S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關系,運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識不難判斷出原子半徑大小關系為:Se>S、Se>Br;單質(zhì)的氧化性的關系為O3>O2>S>Se、Cl2>Br2>Se,因此可判斷C、D兩選項中的部分判斷存在錯誤。
答案:CD
點評: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應能利用結(jié)構(gòu) 性質(zhì) 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類比同族中代表性元素,抓住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性來分析、推理未知的或不太熟悉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性質(zhì),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或解決部分信息遷移題的常見思維方法。
[例3]0.1 mol某單質(zhì)跟足量的硫充分反應后,質(zhì)量增加1.6 g,則組成這種單質(zhì)的元素是
A.鐵 B.銅 C.鋁 D.鉀
解析:充分反應后,質(zhì)量增加的1.6 g必為參加反應的硫的質(zhì)量,則n(S)=
,說明:n(單質(zhì)):n(S)=0.1 mol∶0.05 mol=2∶1。分析四個選項,符合該反應物質(zhì)的量之比(2∶1)的,只有Cu和K,2Cu+SCu2S,2K+SK2S。
答案:BD
點評:本題涉及到S單質(zhì)的氧化性,是基礎知識,但由于其氧化性相對較弱,遇到一些變價金屬時,許多同學往往把握不準。通過此題,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該知識點,同時也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嚴密性。有助于同學們分析和定量處理所學化學反應能力的培養(yǎng)。
[例4]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層被破壞問題的三位環(huán)境化學家,大氣中的臭氧層可濾除大量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產(chǎn)生Cl原子,Cl原子會對臭氧層產(chǎn)生長久的破壞作用(臭氧的分子式為O3),有關反應為:
O3 O2+O Cl+O3====ClO+O2 ClO+O====Cl+O2
總反應:2O3====3O2
(1)在上述臭氧變成氧氣的反應過程中,Cl是
A.反應物 B.生成物 C.中間產(chǎn)物 D.催化劑
(2)O2和O3之間的關系是 。
解析:回答第1題時,要注意觀察總反應,此反應的反應物是O3,生成物是O2,顯然選項A、B都可以立即排除,又由于反應物中不含氯元素,氯原子顯然也不會是中間產(chǎn)物,因而選項C當然也不是本題答案。這樣可判斷,氯原子只能是催化劑。從給出的反應歷程看,第二、三兩步反應很明確地顯示了氯原子在反應前后組成與質(zhì)量都不變的這一特征。
因此,第1題的答案是選項D。
O3和O2都是單質(zhì),而且都是由氧元素構(gòu)成的單質(zhì),只是它們的分子組成不相同,由此可見,O3和O2屬于“由同種元素構(gòu)成的不同單質(zhì)”這一基本特征,它們應屬于氧的兩種同素異形體。
答案:(1)D (2)同素異形體
點評:本組試題是信息遷移試題。它引用了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的研究項目,并介紹了氟利昂破壞大氣臭氧層的反應機理。
題目的取材較新,而且是當前環(huán)境化學中被關注的焦點之一,但是,設問的情境卻不難,通過簡單的思考,就會正確回答。
[例5](1994年全國)下列反應適用于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是
①高錳酸鉀熱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②硝酸銨熱分解
2NH4NO34H2O+2N2↑+O2↑
③過氧化氫催化分解2H2O22H2O+O2↑
④二氧化氮熱分解2NO22NO+O2化學
A.只有① B.①和② 化學 C.①和③化學 D.①③④
解析:在本題所給出的4個反應中,化學除了高錳酸鉀熱分解反應是眾所周知的實驗室里氧氣的制法之外,過氧化氫催化分解也可以方便地用于實驗室制備氧氣。為此,可將二氧化錳置于一只燒瓶內(nèi),從分液漏斗中滴入過氧化氫立即有氧氣產(chǎn)生,并可用控制滴速的方法來調(diào)節(jié)產(chǎn)生氧氣的氣流量;瘜W
硝酸銨的熱分解不能用于實驗室制氧氣。一方面因為溫度不同硝酸銨分解的產(chǎn)物不同,即使發(fā)生了題目所指出的反應,生成的是氮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難以分離;同時,硝酸銨受熱易發(fā)生爆炸,因而缺乏可靠的安全性;瘜W
NO2的熱分解也顯然不能用于實驗室制備氧氣。氣體作為反應物不易控制,即使反應實現(xiàn)了,兩種氣體也不易分離,而且它們在常溫下還可能化合起來再生成NO2。化學
答案:C化學
點評:一般說來,物質(zhì)的實驗室(尤其是在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制法所要求的條件大致為:反應盡可能快一些,反應條件盡可能簡單,操作比較易行,盡量使制備的產(chǎn)物單一易于分離;而對反應物的成本、能耗,可以較少考慮,盡可能使用常用的儀器設備,如試管、燒瓶、燒杯等等,反應較為安全;瘜W
[例6]臭氧(O3)是一種有點腥氣味的淡藍色氣體,它具有比氧氣更強的氧化性。臭氧能使?jié)駶櫟牡矸鄣饣浽嚰堊兯{,反應中有氧氣產(chǎn)生,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這個反應的氧化產(chǎn)物是 ,還原產(chǎn)物是 ;瘜W
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這是一個牽涉由臭氧(O3)與KI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說明有單質(zhì)(I2)產(chǎn)生,產(chǎn)物中還同時產(chǎn)生氧氣(O2)。由化合價分析,生成氧氣的O元素價態(tài)不變,即實際并沒有參加氧化反應,因此可推知起氧化作用的實際上是臭氧中的部分氧原子。被還原的氧原子在有水存在的情況下一般產(chǎn)物為OH-,與K+組成產(chǎn)物中的KOH,因此反應中還須有H2O參加反應,從而解決問題;瘜W
答案:方程式:O3+2KI+H2O====I2+O2+2KOH;氧化產(chǎn)物:碘單質(zhì)(I2);還原產(chǎn)物:氫氧化鉀(KOH);瘜W
點評:本題屬信息挖掘題,要善于挖掘分析題給信息,抓住“淀粉KI試紙變藍”這一特征(暗示有I2單質(zhì)生成),充分利用氧化還原的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瘜W
[例7](1999年廣東,25)針對以下A-D四個涉及H2O2的反應(未配平),填寫空白
A.Na2O2+HCl--H2O2+NaCl化學
B.Ag2O+H2O2--Ag+O2+H2O化學
C.H2O2H2O+O2化學
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化學
(1)H2O2僅體現(xiàn)氧化性的反應是(填代號) ;瘜W
(2)H2O2既體現(xiàn)氧化性又體現(xiàn)還原性的反應是(填代號) ;瘜W
(3)H2O2體現(xiàn)弱酸性的反應是(填代號) ,其理由為 ;瘜W
解析:反應A是一個非氧化還原反應。鹽酸是為人熟知的強酸,化學它與Na2O2反應除了生成鹽以外還得到H2O2,按照“強酸可置換弱酸”的規(guī)律,在此反應中H2O2表現(xiàn)出弱酸的性質(zhì)。
反應B中Ag2O變成單質(zhì)銀,可見H2O2當是一種還原劑,化學其中的氧元素應合理地認為轉(zhuǎn)化成為氧氣。至于生成物中的水,其氧元素可認為從氧化銀而來。化學
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C,是一個自身氧化還原反應,H2O2既表現(xiàn)了氧化性,又表現(xiàn)了還原性;瘜W
答案:(1)D (2)C化學
(3)A 這一反應可看作是強酸制取弱酸的反應化學
點評:本題以過氧化氫為素材,考查考生有關氧化還原的基礎知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同時考查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瘜W
4.實戰(zhàn)演練
15.不同的鹵素原子之間可化合形成一系列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叫鹵素互化物,F(xiàn)將4.66 g BrClx溶于水后,通入足量SO2氣體與其反應生成氫溴酸、鹽酸和硫酸。再用堿將溶液調(diào)至中性后加入過量Ba(NO3)2溶液,充分反應后濾去沉淀物,再向濾液中加過量的AgNO3溶液,最后得15.46 g鹵化銀沉淀。
(1)完成SO2與BrClx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計算確定BrClx中x的值。
14.(某燒瓶中盛有50 mL濃度為12 mol·L-1的濃鹽酸,向此燒瓶中加入a g
(a<13)MnO2共熱,反應停止后,將燒瓶內(nèi)的液體冷卻并蒸干,結(jié)果得到b g固體,試求b g固體中氯元素的質(zhì)量可能是多少?
13.將氯氣通入溴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用苯進行溴的萃取與分液操作。操作步驟有:①把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上,靜置片刻;②右手壓住漏斗口的塞子,左手握活塞部分,將漏斗倒轉(zhuǎn)過來,用力振蕩;③打開漏斗下端活塞待下層液體流出后再關上;④向裝有氯氣和溴化鈉反應產(chǎn)物的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的苯;⑤讓分液漏斗的下端緊靠燒杯內(nèi)壁;⑥從分液漏斗上口傾倒出液體;⑦把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打開。
(1)上面操作步驟的正確排列順序是 !
(2)操作⑦的目的是 。
(3)可以得到溴的苯溶液的一步操作序號是 !
12.(11分)(1)1986年,化學上第一次用非電解法制得氟氣,試配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K2MnF6+ SbF5 KSbF6+ MnF3+ F2
反應中 元素被還原!
(2)氰(CN)2、硫氰(SCN)2的化學性質(zhì)和鹵素(X2)很相似,化學上稱為擬鹵素如
[(CN)2+H2O===HCN+HCNO]。它們陰離子的還原性強弱為Cl-<Br-<CN-<SCN-<I-。
試寫出:①(SCN)2與K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NaBr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