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植物甲與乙的凈光合速率隨葉片溫度(葉溫)變化的趨勢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植物甲比植物乙更適合生活在高溫環(huán)境中
B.葉溫在36~50℃時,植物甲的凈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植物甲和植物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來自于太陽能
D.葉溫為在15~35℃時,甲、乙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均大于呼吸速率

分析 據(jù)圖分析:隨著葉片溫度的升高,兩種植物的凈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對溫度的變化的適應范圍比植物乙對溫度的變化的適應范圍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凈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 解:A、圖中甲、乙兩植物的呼吸強度無法確定,雖然甲的凈光合速率在高溫下高于乙,但仍然不能確定真正的光合速率,所以不能確定甲比植物乙更適合生活在高溫環(huán)境中,A錯誤;
B、據(jù)圖分析,在36~50℃時,植物甲的凈光合速率曲線比植物乙的曲線高,故植物甲的凈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確;
C、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終能量來源都是太陽能,C正確;
D、15~35℃時,甲、乙兩種植物的凈光合速率大于0,所以甲、乙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均大于呼吸速率,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結合圖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關鍵是要求學生理解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凈光合作用速率,并學會識圖分析曲線,解決相關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回答下列問題:
某學校研究小組利用葉面積相等的A、B兩種植物的葉片分別進行了以下兩組實驗(假設兩組實驗在相同且適宜的溫度下進行,且忽略光照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實驗一將A、B兩種植物的葉片分別放置在相同的密閉小室中,給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紅外測量儀每隔5min測定小室中的CO2濃度,結果如圖1所示.
實驗二給予不同強度的光照,測定A、B兩種植物葉片的CO2,吸收量和C02釋放量,結果如圖2所示.

(1)據(jù)圖1,在低濃度二氧化碳時,固定C02能力較強的植物是B.0-20min期間,影響B(tài)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02濃度.25~40min期間,B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的強度.
(2)據(jù)圖1和圖2可判斷,實驗一從開始經過l0min,A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比B植物少(多/少).
(3)實驗二中,若給予的光照強度為Xklx(a<x<b),每日光照12小時,一晝夜中B植物的干重將減少(增加/減少/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表所示為某微生物培養(yǎng)基的配方,請回答:
成分NaNO3K2HPO4KClMgSO4•7H2O
含量3g1g0.5g0.5g
成分FeSO4(CH2O)H2O青霉素
含量0.01g20g1000mL0.1萬單位
(1)依物理性質劃分,該培養(yǎng)基屬于液體培養(yǎng)基;依用途劃分,則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
(2)依培養(yǎng)基的成分,所培養(yǎng)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是異養(yǎng)型.
(3)如要鑒定自來水中的大腸桿茵是否超標,至少要加入瓊脂、伊紅和美藍,除去青霉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為實現(xiàn)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以便在大腸桿菌中大量表達相應的蛋白質,研究人員進行了如圖所示操作.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表示用BamH I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質粒經相同限制酶處理后,經DNA連接酶酶的作用獲得a,a稱作基因表達載體(重組質粒).將a與感受態(tài)大腸桿菌混合后,混合物應接種在含有氨芐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質粒中抗氨芐青霉素基因稱為標記基因,在篩選過程起作用.若要證明培養(yǎng)基是否符合實驗要求,培養(yǎng)基上需接種未經質;旌系母惺軕B(tài)大腸桿菌,培養(yǎng)后不出現(xiàn)菌落則培養(yǎng)基合格.
(2)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兩個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相連,已知堿性磷酸酶能除去核苷酸末端的5’磷酸,構建a的過程中用該酶處理質粒,但目的基因不用堿性磷酸酶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質粒自我連接.如果要檢測目的基因 是否成功表達,須提取培養(yǎng)后大腸桿菌的總蛋白,用相應抗體檢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如圖表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請根據(jù)圖示分析回答:

(1)表示光合作用的是圖①-⑤過程中的①②過程.
(2)表示有氧呼吸的是圖①-⑤過程中的③④⑤過程,真核細胞中其發(fā)生場所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3)①過程正常進行所必需的外界條件是光照.
(4)④⑤過程發(fā)生在線粒體(填一種細胞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胰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我國常見十大惡性腫瘤之一.
(1)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導致極易在體內擴散.
(2)葡萄、花生中富含一種化合物白藜蘆醇,有人認為白藜蘆醇對癌細胞有一定的影響,某科研組欲探究白藜蘆醇對胰腺癌的影響,做了如下相關實驗.取人胰腺癌細胞接種到多孔細胞培養(yǎng)板,在實驗組中加入不同濃度的白藜蘆醇,其余處理與對照組相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結果如圖1,實驗結果表明隨著白藜蘆醇濃度的增加,抑制胰腺癌細胞的增殖.當白藜蘆濃度為30umol/l,處理72小時,約可影響細胞增殖能力的50%.

(3)在探究白藜蘆醇的作用機理時,科研人員對胰腺癌細胞進行超聲破碎,提取細胞中蛋白質,通過電泳,將不同質量的蛋白質分離.再鑒定蛋白質種類,可選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分離并鑒定結果如圖2.EGFR、ERK、AKT在核糖體合成,并通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修飾和運輸.
(4)綜上所述,一定濃度的白藜蘆醇可以抑制細胞中EGFR、ERK、AKT三種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影響胰腺癌細胞的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圖是某家族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一種為常染色體遺傳病,另一種為伴X染色體遺傳。,與甲病相關的基因用A-a表示,與乙病相關的基因用B-b表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Ⅲ-12的X染色體來自Ⅰ-2
C.Ⅲ-9的基因型為aaXBXbD.Ⅲ-14是純合子的概率為$\frac{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有關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分子ATP由1個腺嘌呤和3個磷酸基團組成
B.ATP和ADP間不斷轉化保證了活細胞持續(xù)的能量需求
C.動植物細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來源相同
D.ATP分子中的3個高能磷酸鍵穩(wěn)定性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生物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試劑來驗證酶的專一性
B.在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使用的解離液成分是鹽酸和酒精
C.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過程中,只有水分子流出細胞
D.在計數(shù)之前對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不輕輕振蕩,可能會導致實驗結果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