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上述實驗過程能證明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 | |
B. | 細菌與噬菌體屬于寄生關(guān)系,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外殼留在細菌外面 | |
C. | 35S分布在噬菌體的外殼上,攪拌后,位于上淸液中 | |
D. | 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與②過程中攪拌是否充分有關(guān) |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用35S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目的是將蛋白質(zhì)外殼和細菌分開),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上清液a中放射性較強,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zhì)外殼留在細菌外面,沒有進入細菌,所以該實驗不能證明蛋白質(zhì)是否是遺傳物質(zhì),A錯誤;
B、細菌與噬菌體屬于寄生關(guān)系,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只有DNA進入細菌,外殼留在細菌外面,B正確;
C、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所以攪拌后離心,理論上位于上淸液中,C正確;
D、②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將蛋白質(zhì)外殼和細菌分開,若該過程攪拌不充分,則會導致部分蛋白質(zhì)外殼吸附在細菌上,并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較高的放射性;若攪拌充分,則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較低,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結(jié)合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過程圖,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中;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明確圖示實驗只能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zhì)外殼沒有進入細菌,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入呼吸抑制劑影響菌紫質(zhì)的合成 | |
B. | 嗜鹽菌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chǎn)者 | |
C. | 嗜鹽菌的能量轉(zhuǎn)化發(fā)生在類囊體膜上 | |
D. | 菌紫質(zhì)的功能與葉綠素等色素分子類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8}$ | B. | $\frac{7}{8}$ | C. | $\frac{3}{4}$ | D. | $\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相同遺傳因子的雌雄配體結(jié)合發(fā)育而來 | |
B. | 連續(xù)自交,性狀能穩(wěn)定遺傳 | |
C. | 不含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 | |
D. | 雜交后代一定是純合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核生物細胞不含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 |
B. | DNA分布在所有成熟真核生物細胞的細胞核中 | |
C. | 真核生物以DNA為遺傳物質(zhì),原核生物以RNA為遺傳物質(zhì) | |
D. | 原核生物細胞只有細胞膜一種生物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2}$ | B. | $\frac{5}{9}$ | C. | $\frac{4}{9}$ | D. | $\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8}$ | B. | $\frac{7}{8}$ | C. | $\frac{1}{16}$ | D. | $\frac{7}{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調(diào)查人群中白化病的發(fā)病率時,在患者家系中多調(diào)查幾代以減小實驗誤差 | |
B. | 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通過做預實驗以有效減小實驗誤差 | |
C. | 振蕩式酵母菌在培養(yǎng)液中分布均勻后,再用滴管吸培養(yǎng)液,然后放蓋玻片以減小實驗誤差 | |
D. | 調(diào)查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時,關(guān)鍵要做到隨機取樣,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