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面對微生物培養(yǎng)中滅菌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防止雜菌污染B.滅菌就是殺死培養(yǎng)基中的雜菌
C.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設備都必須進行滅菌D.滅菌必須在接種前

分析 滅菌是微生物發(fā)酵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菌技術的相關知識:
(1)關鍵: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2)具體操作
①對實驗操作的空間、操作者的衣著和手進行清潔和消毒.
②將用于微生物培養(yǎng)的器皿、接種用具和培養(yǎng)基等進行滅菌.
③為避免周圍環(huán)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實驗操作應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
④實驗操作時應避免已經(jīng)滅菌處理的材料用具與周圍的物品接觸.
(3)消毒和滅菌

消毒滅菌
概念使用較為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死物體表面或內(nèi)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nèi)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學藥劑消毒法、紫外線消毒法灼燒滅菌、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
適用對象操作空間、某些液體、雙手等接種環(huán)、接種針、玻璃器皿、培養(yǎng)基等

解答 解:A、滅菌的目的是防止雜菌污染,A正確;
B、滅菌是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nèi)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錯誤;
C、發(fā)酵過程中培養(yǎng)基和發(fā)酵設備都必須滅菌,發(fā)酵作用的微生物是滅菌后專門接種的,C正確;
D、滅菌必須在接種前進行,否則導致發(fā)酵采用的菌種被殺滅,D正確.
故選:B.

點評 消毒和滅菌是微生物實驗室培養(yǎng)的重要考點,考生需注意理解其概念,掌握常用的方法,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是評價奶粉營養(yǎng)價值高低的主要標準.賴氨酸是人體內(nèi)的必需氨基酸,缺乏則會影響人體內(nèi)蛋白質的合成,導致營養(yǎng)不良.賴氨酸是否也是小白鼠體內(nèi)的必需氨基酸?請根據(jù)給出的實驗原理利用以下材料用具進行探究.
材料用具:20只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的正常幼年小白鼠,分裝在不同試劑瓶中的20種氨基酸,不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食物,稱量器(如天平)等.
(1)實驗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動物體內(nèi)不能合成的、只能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當動物體內(nèi)缺乏必需氨基酸時,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體重增加緩慢.
(2)實驗步驟:
①配食:配成食物A: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適宜的20種氨基酸,配成食物B: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賴氨酸以外的19種氨基酸,其每種氨基酸含量和比例與食物A中相同.
②分組:將20只小白鼠隨機平均分成甲、乙兩組,分別稱其體重.
③飼喂:甲組每天飼喂適量的食物A,乙組每天飼喂與食物A等量的食物B,兩組小白鼠其他飼養(yǎng)條件相同且適宜.
④觀察:分別稱量甲、乙兩組小白鼠的體重,計算體重增加量.
(3)結果預測及結論:①若兩組小白鼠的營養(yǎng)狀況和體重增加量基本相同,則說明賴氨酸不是小白鼠體內(nèi)的必需氨基酸;②若甲組小白鼠正常,乙組小白鼠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體重增加量明顯小于甲組,則說明賴氨酸是小白鼠體內(nèi)的必需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為人體的血糖調節(jié)示意圖.其中,甲、乙為人體內(nèi)某種細胞,A、B、C為調節(jié)物質,“+”表示反應加強,“一”表示反應減弱.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可表示腎上腺素,乙表示胰島B細胞;
(2)分析圖可知,若血液中物質A濃度明顯升高,則A可抑制靶器官下丘腦、垂體分泌相關激素從而維持A濃度的平衡.
(3)寒冷刺激產(chǎn)生的興奮可以通過神經(jīng)纖維作用于胰島,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該激素主要促進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以對抗寒冷刺激.從反射弧的角度來講,上述過程中,胰島屬于效應器
(4)不進食早餐,2小時后表現(xiàn)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tài),主要原因是血糖濃度降低,能量供應不足.
(5)據(jù)圖可知胰島素能作用于下丘腦神經(jīng)元來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為檢測這一結論,可在下丘腦神經(jīng)元周圍注射適量的胰島素,測定注射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濃度.為使實驗結果更明顯,應將血糖維持在比正常濃度稍低(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酶和ATP的敘述,描述正確的是( 。
①酶在過酸、過堿和溫度過高條件下均變性失活
②酶都是在細胞內(nèi)的核糖體上合成,在細胞外或細胞內(nèi)起催化作用的物質
③酶的催化效率高是通過降低活化能來實現(xiàn)的,而不是提供能量
④自然界中的光能、熱能、機械能、電能和化學能都可以轉化為細胞中的ATP
⑤人的心肌細胞中,ATP的合成速度遠遠大于分解速度,從而保證心肌細胞有充足的能量
⑥藍藻內(nèi)產(chǎn)生ATP的場所是線粒體
⑦植物細胞產(chǎn)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動
⑧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水解掉2個磷酸基團后,剩余部分是RNA的組成單位之一.
A.①③⑧B.④⑤⑦C.②④⑦D.①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中A、B、C是人體三種細胞內(nèi)的部分基因及它們的活動狀態(tài)(圖中糖酵解表示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據(jù)圖得出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三種人體細胞有各自不同的形態(tài),根本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B.三種細胞都可以將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
C.圖中B細胞是紅細胞
D.圖中A細胞是胰島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表示呼吸作用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的兩個途徑.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過程a在細胞質基質中和線粒體中都能進行
B.過程c只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此階段能釋放大量能量
C.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別存在于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中
D.過程b的全部反應都發(fā)生在線粒體的內(nèi)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沖洗:蒸餾水沖洗2次洗去卡諾氏液
B.解離:鹽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諾氏液都可以使洋蔥根尖解離
C.染色:改良苯酚品紅染液和醋酸洋紅液都可以使染色體著色
D.觀察: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關于遺傳物質的探索:
(一) R型肺炎雙球菌菌體無多糖類的莢膜,是無毒性細菌;S型肺炎雙球菌菌體有多糖類的莢膜,是有毒性細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敗血癥.科學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雙球菌來探究什么是遺傳物質的問題.實驗材料、用具:S型細菌、DNA水解酶、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器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組實驗:
①S型細菌的蛋白質+R型活細菌$\stackrel{培養(yǎng)基}{→}$R型菌落;
②S型細菌莢膜的多糖+R型活細菌$\stackrel{培養(yǎng)基}{→}$R型菌落;
③S型細菌的DNA+R型活細菌$\stackrel{培養(yǎng)基}{→}$R+S型菌落;
(1)艾里弗等人后來發(fā)現(xiàn)上述實驗步驟并不嚴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組實驗,請按照①②③中表達式寫出第四組實驗方法和結果:④S型細菌的DNA+DNA酶+R型活細菌$\stackrel{培養(yǎng)基}{→}$R型菌落;
(2)從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結論DNA是遺傳物質(轉化因子);
(3)肺炎雙球菌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4)肺炎雙球菌與酵母菌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肺炎雙球菌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二)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某個噬菌體和細菌的有關物質如下表.產(chǎn)生的100個子代噬菌體與親代噬菌體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試回答:
噬菌體細菌
核苷酸32P標記31P
氨基酸32S35S標記
(1)子代噬菌體中,只含有32P的有0個,只含有31P的有98個,同時含有32P和31P的有2個.
(2)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中,都沒有32S元素,由此說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都含有35S元素,這是因為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是在細菌體內(nèi)用35S標記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的.
(3)實驗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噬菌體時,選取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標記蛋白質和DNA,能否用14C和18O標記?不能(能或不能)說明理由:S僅存在于蛋白質外殼中,而P則存在于DNA中,不能用14C和18O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都含有這兩種元素,侵染細菌后無法確認放射性物質的來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模擬蒼蠅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導航儀是利用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B.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C.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對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生物采取保護措施
D.引進物種不慎或對引進物種管理、監(jiān)測不到位可能破壞生物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