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圖1:某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開展了輕度、中度、重度入侵區(qū)的群落植物多樣性調查,圖1表示不同群落物種數(shù)的動態(tài)變化.
分析圖2:某一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所以初級消費者同化量為1.05×109-3×108=7.5×108,次級消費者同化量為2.44×107-1.9×106=2.25×107.
解答 解:(1)圖中曲線表明其隨入侵程度的增加而減小.入侵物種能分泌化學物質抑制其它植物生長發(fā)育,同時能引起昆蟲和動物拒食,說明入侵物種與本地植物之間構成競爭關系.
(2)實驗設計“取一定量培養(yǎng)過黑麥草的營養(yǎng)液加入用于培養(yǎng)紫莖澤蘭幼苗的完全營養(yǎng)液中作為實驗組,對照組加入等量的培養(yǎng)紫莖澤蘭幼苗的完全營養(yǎng)液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黑麥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莖澤蘭生長的物質.
(4)田鼠的活動能力較強,可通過標志重捕法調查初級消費者田鼠種群密度,種群中的個體數(shù)=第一次捕獲數(shù)×第二次捕獲數(shù)/標志后重新捕獲數(shù),標記過的田鼠易被捕食,則估算數(shù)值會偏大.在研究能量流動時,圖2中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則次級消費者糞便的能量占B的比例為0;所以初級消費者同化量為1.05×109-3×108=7.5×108,次級消費者同化量為2.44×107-1.9×106=2.25×107,初級消費者到次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是2.25×107÷7.5×108=3%.
故答案為:
(1)減小 種間關系
(2)黑麥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該入侵物種生長的物質
(4)偏大 0 3%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群落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理解種間關系,了解標記重捕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的計算,屬于中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魯賓和卡門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 |
B. | 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 |
C. |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 |
D. | 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時間/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0℃下培養(yǎng)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下培養(yǎng)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30℃下培養(yǎng)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 | 研究過程需要使用顯微鏡、血球計數(shù)板、蓋玻片等實驗工具 | |
B. | 研究過程需要注意防止培養(yǎng)液被雜菌污染,以免使實驗結果偏大 | |
C. | 結果表明,20℃左右培養(yǎng)酵母菌是獲得較大種群數(shù)量的良好溫度 | |
D. | 隨著時間推移,20℃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最大密度比10℃條件下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花粉粒類型 | 藍黑色圓形 | 藍黑色長形 | 橙紅色圓形 | 橙紅色長形 |
數(shù)目 | 28 | 26 | 27 | 26 |
A. | 兩對相對性狀中圓花粉粒,非糯性屬于顯性 | |
B. | 實驗結果表明F1能產生4種比例相等的雄配子 | |
C. | 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 |
D. | 橙紅色圓;ǚ鄣幕蛐蜑閣wLL或ww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天津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雄性動物,其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分配),若一次產生了1000個精子,其中既含2個顯性基因,又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約有( )
A.500 B.250 C.125 D.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一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結構不同于其它三種的是( )
A.藍藻 B.衣藻 C.苔蘚 D.玉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