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8174  128182  128188  128192  128198  128200  128204  128210  128212  128218  128224  128228  128230  128234  128240  128242  128248  128252  128254  128258  128260  128264  128266  128268  128269  128270  128272  128273  128274  128276  128278  128282  128284  128288  128290  128294  128300  128302  128308  128312  128314  128318  128324  128330  128332  128338  128342  128344  128350  128354  128360  128368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有關“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解離的目的是使染色體離開細胞核
B.制作裝片的步驟: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C.使用龍膽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體著色
D.在高倍鏡下觀察可觀察到染色體的動態(tài)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關于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其突變方向由環(huán)境決定
B.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導致堿基序列的改變
C.染色體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導致基因排列順序的變化
D.基因突變一定會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但不一定引起性狀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基因重組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
A.有性生殖可導致重組
B.受精作用可導致重組
C.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可導致重組
D.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可導致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基因、遺傳信息和密碼子分別是指( 。
①m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②DNA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③DNA上決定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  
④mRNA上決定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   
⑤tRNA上一端的3個堿基    
⑥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A.⑤①③B.⑥②④C.⑤①②D.⑥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有關基因對性狀控制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生物的性狀只受基因控制
B.生物的一種性狀可同時受多對基因的控制
C.基因可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直接控制生物性狀
D.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豌豆黃色(Y)對綠色(y)、圓粒(R)對皺粒(r)顯性,這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xiàn)有一綠色圓粒(yyRr)豌豆,開花后自花傳粉得到Fl;F1再次自花傳粉得到F2.可以預測,F(xiàn)2中純合的綠色圓粒豌豆的比例是( 。
A.$\frac{2}{3}$B.$\frac{1}{4}$C.$\frac{5}{8}$D.$\frac{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工廠利用蘋果生產(chǎn)果汁、果酒和果醋的大致工藝流程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用蘋果加工成果汁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蘋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變得澄清,在預處理時需要加入果膠酶;同時為了使其得到充分利用,節(jié)約成本,需要控制好酶的用量.
(2)蘋果酒是由果汁發(fā)酵產(chǎn)生的.果汁發(fā)酵后是否有酒精產(chǎn)生,可用酸性重鉻酸鉀來檢驗.
(3)下列方案能對發(fā)酵過程中使用的菌種進行分離的是C.
A.用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篩選
B.用尿素作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篩選
C.在常規(guī)培養(yǎng)基中加入青霉素進行篩選
D.在小麥試驗田中噴灑赤霉素進行篩選
(4)蘋果酒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經(jīng)過深層發(fā)酵可形成蘋果醋;在此過程中,發(fā)酵溫度要嚴格控制在30~35℃;同時要適時向發(fā)酵液中充氣,原因是補充氧氣,保證有氧環(huán)境.
(5)嚴格控制發(fā)酵條件是保證發(fā)酵正常進行的關鍵,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得到質量高、產(chǎn)量多的理想產(chǎn)物,通常所指的發(fā)酵條件包括溫度、溶氧量、pH.(至少寫出兩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研究上,常常需要進行微生物的培養(yǎng)和計數(shù).請回答下列與微生物的培養(yǎng)和利用有關的問題.
(1)如圖是利用平板劃線法將微生物接種到固定培養(yǎng)基上,把混合的菌種逐步分散獲得單個菌落.接種后培養(yǎng)基應倒置放在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
(2)分析下面培養(yǎng)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養(yǎng)基用于培養(yǎng)篩選尿素分解菌,則應除去上述培養(yǎng)基成分中的NaNO3,并加入尿素和葡萄糖物質,以補充氮、碳源.
(3)三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細菌數(shù)量.在對應稀釋倍數(shù)為106的培養(yǎng)基中,取0.2ml稀釋液涂布,得到以下幾種統(tǒng)計結果.
甲同學涂布了一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是260.
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是210和240和246,取平均值232.
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分別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學的統(tǒng)計中,乙 同學的統(tǒng)計結果是相對準確可信的.按照該同學的結果,每毫升原液中的菌體數(shù)是116×107個.用這種方法測得的菌體數(shù)比實際活菌數(shù)量少,原因是涂布時,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的是一個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顯示物質P和Q跨膜出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物質P通過主動運輸運出細胞,物質P一定是離子
B.提高溫度會一定會加快 P、Q的運輸速度
C.物質P和Q出細胞未必都消耗能量
D.物質P和Q出細胞都需要載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細胞內(nèi)的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lián)系.如圖是溶酶體的發(fā)生過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圖,b是剛形成的溶酶體,起源于細胞器a,e是由膜包裹著的衰老細胞器d的囊泡,而e的膜來源于細胞器c.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溶酶體能合成多種水解酶,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
B.變形蟲和草履蟲體內(nèi),abcd的膜的基本組成成分相同
C.由a、b、c、d等細胞器膜、核膜和細胞膜構成了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D.d的外膜與內(nèi)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