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對下列光學(xué)現(xiàn)象,說法正確的是 ( 。
A.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速度變慢,波長變短
B.光從玻璃射入空氣發(fā)生全反射時,紅光的臨界角小于藍光的臨界角
C.光學(xué)鏡頭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現(xiàn)象
D.在岸邊觀察前方水中的一條魚,魚的實際深度比看到的要淺
E.經(jīng)過同一雙縫所得干涉條紋,紅光條紋寬度大于綠光條紋寬度

分析 光的頻率由光源決定,而傳播速度由介質(zhì)決定;明確臨界角與折射率的關(guān)系;并掌握折射、干涉等光學(xué)原理的應(yīng)用.

解答 解:A、光從光疏介質(zhì)進入光密介質(zhì)時,波速變慢,由v=λf可知,波長變短;故A正確;
B、紅光的折射率比藍光的折射率小,由sinC=$\frac{1}{n}$可知紅光的臨界角比藍光的大;故B錯誤;
C、光的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增加了透射光;故C正確;
D、由于光的折射,我們看到的水中物體的深度要比實際深度淺;故D錯誤;
E、根據(jù)公式△x=$\frac{L}v9eyrny$λ,紅光的波長比綠光長,則紅光的干涉條紋間距比綠光寬,故E正確
故選:ACE.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應(yīng)用、光的傳播等,難度不大,掌握基礎(chǔ)知識即可正確解題,平時要注意基礎(chǔ)知識的學(xué)習(xí)與掌握.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兩輛小車A和B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第一次實驗,B靜止,A以1m/s的速度向右與B碰撞后,A以0.2m/s的速度彈回,B以0.6m/s的速度向右運動.第二次實驗,B仍靜止,A上增加1kg質(zhì)量的物體后還以1m/s的速度與B碰撞,碰撞后,A靜止,B以1m/s的速度向右運動.求A、B兩車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三個共點力的大小分別是6N、8N、12N,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 。
A.0B.2NC.4ND.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A、B兩物塊質(zhì)量分別為m和2m,用一輕彈簧相連,將A用長度適當(dāng)?shù)妮p繩懸掛于天花板上,系統(tǒng)處于靜止?fàn)顟B(tài),B物塊恰好與水平桌面接觸,此時輕彈簧的伸長量為x,重力加速度為g,現(xiàn)將懸繩剪斷,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懸繩剪斷瞬間,A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2g
B.懸繩剪斷瞬間,A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3g
C.懸繩剪斷后,A物塊向下運動距離$\frac{3x}{2}$時速度最大
D.懸繩剪斷后,A物塊向下運動距離3x時速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某時刻的波形圖如圖所示,從該時刻開始計時.
①若質(zhì)點P(坐標(biāo)為x=3.2m)經(jīng)0.4s第一次回答初始位置,求該機械波的波速和周期?
②若質(zhì)點Q(坐標(biāo)為x=5m)在0.5s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10+5$\sqrt{2}$)cm,則該機械波的波速和周期分別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中,一豎直絕緣輕彈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連接一帶正電小球,小球靜止時位于N點,彈簧恰好處于原長狀態(tài).保持小球的帶電量不變,現(xiàn)將小球提高到M點由靜止釋放.則釋放后小球從M運動到N過程中( 。
A.小球的機械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之和保持不變
B.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小球電勢能的增加
C.彈簧彈性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小球動能的增加量
D.小球動能的增加量等于電場力和重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原子可以從原子間的碰撞中獲得能量,從而發(fā)生能級躍遷(在碰撞中,動能損失最大的是完全非彈性碰撞)
①一個具有20.0eV動能、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與另一個靜止的,也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發(fā)生對心正碰,是否可以使基態(tài)氫原子發(fā)生能級躍遷(氫原子能級如圖所示)?
②若上述碰撞中可以使基態(tài)氫原子發(fā)生電離,則氫原子的初動能至少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質(zhì)量M=2kg的長木板A(厚度可忽略)長度L=4m,在水平面上靜止,用向右的水平恒力F=11N,使其加速到v0=1m/s,這時將質(zhì)量m=1kg的木塊B(木塊大小可忽略),輕放在長木板的右端,從此時計時,經(jīng)時間t1木塊到達木板左端離開木板,此時將F撤去,從撤去F后再經(jīng)過時間t2木塊靜止.已知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2,木塊與木板間摩擦因數(shù)μ2=0.1,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m/s2),求:
(1)從放上木塊到木塊離開木板的時間;
(2)木塊在水平面上剛靜止時距木板左端的距離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一顆子彈從水平管中射出,立即由a點射入一個圓筒,b點和a點同處于圓筒的一條直徑上,已知圓筒半徑為R,且圓筒以速度v向下作勻速直線運動,設(shè)子彈穿過圓筒時對子彈的作用可忽略,且圓筒足夠長,OO′為圓筒軸線,問:
(1)子彈射入速度為多大時,它由b點上方穿出?
(2)子彈射入速度為多大時,它由b點下方穿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