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關于酶特性的實驗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用過氧化氫、新鮮的豬肝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探究酶的高效性
B.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設置過酸、中性、過堿三組
C.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可選擇斐林試劑鑒別
D.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來探究酶的專一性,可用碘液來鑒別

分析 本題是對酶的專一性、高效性和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思路的考查,分析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根據(jù)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的原則對選項中實驗設計思路進行分析和評價.

解答 解:A、酶的高效性是與無機催化劑相比的,因此可以用無機催化劑作為對照,A正確;
B、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需設置一系列PH梯度的、不同PH值的溶液,設置過酸、中性、過堿三組,PH值梯度過大,實驗結果不準確,B錯誤;
C、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需要水浴加熱,水浴加熱會干擾實驗結果,因此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C錯誤;
D、蔗糖能否水解都不能與碘液反應,因此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來探究酶的專一性,不能選擇碘液檢測實驗結果,D錯誤.
故選:A.

點評 根據(jù)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的原則對實驗設計的思路進行分析、評價和完善的能力是本題考查的重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物質(zhì)或結構的元素組成相同的是( 。
A.糖原、淀粉、脂質(zhì)B.蛋白質(zhì)、核酸、ATP
C.細胞膜、ATP、DNAD.消化酶、纖維素、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已知玉米子粒黃色(A)對白色(a)為顯性,非糯(B)對糯(b)為顯性,這兩對性狀自由組合.請選用適宜的純合親本進行一個雜交實驗來驗證:①子粒的黃色與白色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②子粒的非糯與糯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③以上兩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要求:寫出遺傳圖解,并加以說明.
(1)實驗過程用遺傳圖解表示:


(2)實驗現(xiàn)象:F2子粒中:①若黃色:白色=1:1則驗證該性狀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②若非糯性:糯性=1:1則驗證該性狀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③若黃色非糯性:黃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色糯性=1:1:1:1,則驗證這兩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根據(jù)圖,回答下列與生態(tài)有關的問題:

(1)若圖一是碳循環(huán)示意圖,則丁指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二氧化碳.甲代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是生產(chǎn)者.若圖1中“→”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動方向,則不存在的過程有③④⑦.
(2)圖二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向蛙后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示意圖.圖中的D表示通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圖中A、B表示的含義分別為A蛙同化的能量,B用于蛙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環(huán)境條件不被破壞的情況下,蛙種群數(shù)量的最大值稱為K值(環(huán)境容納量),此時蛙出生率等于(填“等于”、“大于”“小于”)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圖①-⑤用某種方法在相差顯微鏡(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體百合(2n=24)某個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細胞分裂圖象排序為①→③→②→④→⑤
B.圖①細胞內(nèi)DNA和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C.圖②③細胞中的染色體行為會增加配子的多樣性
D.圖⑤中移向細胞兩極的基因組成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是大麥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赤霉素誘導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有關結構.據(jù)圖回答:
(1)赤霉素打破種子休眠的機制為:赤霉素與細胞膜表面的(特異性)受體 結合后,活化赤霉素信號傳遞中間體,導致GAI阻抑蛋白降解失活,從而促進(填“促進”或“抑制”)GA-MYB基因表達.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細胞間)信息交流功能.
(2)α-淀粉酶合成和運輸過程中經(jīng)歷的細胞器先后順序為丙→甲→乙(用代號作答),最終以胞吐(外排)方式釋放出細胞,這一過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特點.
(3)甲、乙、丙中不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的是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藍色兩種顏色,褐色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藍色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已知一藍眼男人與一個褐眼女人(這女人的母親是藍眼)結婚.據(jù)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1)人的藍眼與褐眼是一對相對性狀,那么相對性狀是指.
(2)想要判斷控制某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是核基因還是質(zhì)基因所用的方法是.
(3)這對夫婦響應國家號召,想生兩個孩子,那么他們生一個孩褐眼,一個孩藍眼的幾率是.結果,這位媽媽一胎就生出個龍鳳胎(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男孩是褐眼,女孩是藍眼的幾率是.
(4)這個男孩被懷疑攜帶有白化基因,最簡潔的檢測方法是.(A.測交  B.配子染色,顯微鏡觀察   C.對其基因進行電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二次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菟絲子莖纏繞在薇甘菊植株莖上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的營養(yǎng)。

(1)研究證明外源細胞分裂素能誘導菟絲子形成吸器,其驗證過程是用適量含細胞分裂素的羊毛脂處理未經(jīng)纏繞的菟絲子莖,對照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處理的相同生理狀態(tài)的未經(jīng)纏繞的菟絲子莖。

(2)進一步研究菟絲子吸器形成的機理,發(fā)現(xiàn)細胞分裂素可能通過鈣調(diào)素起作用。已知三氟拉嗪可與鈣調(diào)素結合,抑制鈣調(diào)素功能,熒光顯微鏡可觀察到二者形成復合物的熒光。實驗過程如下:

組號

1

2

3

實驗材料

細胞分裂素處理后即將產(chǎn)生吸器的莖

自然纏繞的即將產(chǎn)生吸器的莖

未經(jīng)纏繞的菟絲子莖

處理方法

對三組莖分別切片,將各組莖切片分別浸泡于某水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實驗結果

熒光較強烈

熒光較強烈

未見熒光

①三個實驗組用于浸泡莖切片的某水溶液是指_________水溶液,并設置________________浸泡的莖切片作為對照。

②1組和2組、2組和3組分別對照可知,即將形成吸囂的細胞中含有豐富的____________誘導吸器的產(chǎn)生。若用三氟拉嗪與細胞分裂素混合處理未經(jīng)纏繞的菟絲子莖,會____________(“促進”或“抑制”)細胞分裂素的誘導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長春十一中高二上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電子顯微鏡在生物學研究中用途廣泛。右圖是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F(xiàn)在E處施加電剌激,使其興奮。受到剌激后,E處膜內(nèi)外電位變化及其所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沖動的傳導方向是

A.內(nèi)負外正,向下

B.內(nèi)負外正,向上

C.內(nèi)正外負,向下

D.內(nèi)正外負,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