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講   應用問題的題型與方法

數(shù)學應用性問題是歷年高考命題的主要題型之一, 也是考生失分較多的一種題型. 高考中一般命制一道解答題和兩道選擇填空題.解答這類問題的要害是能閱讀、理解陳述的材料,深刻理解題意,學會文字語言向數(shù)學的符號語言的翻譯轉化,能結合應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包括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或者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用數(shù)學語言正確的加以表述.考生的弱點主要表現(xiàn)在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關鍵是提高閱讀能力即數(shù)學審題能力,審出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等式,要求我們讀懂材料,辨析文字敘述所反應的實際背景,領悟從背景中概括出來的數(shù)學實質,抽象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將文字語言敘述轉譯成數(shù)學式符號語言,建立對應的數(shù)學模型解答.可以說,解答一個應用題重點要過三關:一是事理關,即讀懂題意,需要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二是文理關,即把文字語言轉化為數(shù)學的符號語言;三是數(shù)理關,即構建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構建之后還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數(shù)理能力.

由于數(shù)學問題的廣泛性,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干擾因素的多元性,更由于實際問題的專一性,這些都給學生能讀懂題目提供的條件和要求,在陌生的情景中找出本質的內容,轉化為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數(shù)列、排列、組合、概率、曲線、解三角形等問題.

一、知識整合

2.應用問題的“考試要求”是考查考生的應用意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要求分解為三個要點:

(1)、要求考生關心國家大事,了解信息社會,講究聯(lián)系實際,重視數(shù)學在生產、生活及科學中的應用,明確“數(shù)學有用,要用數(shù)學”,并積累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

(2)、考查理解語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從普通語言中捕捉信息,將普通語言轉化為數(shù)學語言,以數(shù)學語言為工具進行數(shù)學思維與交流.

(3)、考查建立數(shù)學模型的初步能力,并能運用“考試大綱”所規(guī)定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來求解.

試題詳情

3.求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四步法):

(1)、讀題:讀懂和深刻理解,譯為數(shù)學語言,找出主要關系;

(2)、建模:把主要關系近似化、形式化,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

(3)、求解:化歸為常規(guī)問題,選擇合適的數(shù)學方法求解;

(4)、評價:對結果進行驗證或評估,對錯誤加以調節(jié),最后將結果應用于現(xiàn)實,作出解釋或驗證.

試題詳情

4.在近幾年高考中,經常涉及的數(shù)學模型,有以下一些類型:數(shù)列模型、函數(shù)模型、不等式模型、三角模型、排列組合模型等等.

Ⅰ.函數(shù)模型  函數(shù)是中學數(shù)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現(xiàn)實世界中普遍存在著的最優(yōu)化問題,常常可歸結為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通過建立相應的目標函數(shù),確定變量的限制條件,運用函數(shù)知識和方法去解決.
    ⑴ 根據題意,熟練地建立函數(shù)模型;

⑵ 運用函數(shù)性質、不等式等知識處理所得的函數(shù)模型.

Ⅱ.幾何模型  諸如航行、建橋、測量、人造衛(wèi)星等涉及一定圖形屬性的應用問題,常常需要應用幾何圖形的性質,或用方程、不等式或用三角函數(shù)知識來求解.
     Ⅲ.數(shù)列模型  在經濟活動中,諸如增長率、降低率、存款復利、分期付款等與年(月)份有關的實際問題,大多可歸結為數(shù)列問題,即通過建立相應的數(shù)列模型來解決.在解應用題時,是否是數(shù)列問題一是看自變量是否與正整數(shù)有關;二是看是否符合一定的規(guī)律,可先從特殊的情形入手,再尋找一般的規(guī)律.

試題詳情

二、例題分析

例1.(1996年全國高考題)某地現(xiàn)有耕地10000公頃,規(guī)劃10年后糧食單產比現(xiàn)有增加22%,人均糧食產量比現(xiàn)在提高10%,如果人口年增長率為1%,那么耕地每年至多只能減少多少公頃(精確到1公頃)?

(糧食單產=  ;    人均糧食產量=)

分析:此題以關系國計民生的耕地、人口、糧食為背景,給出兩組數(shù)據,要求考生從兩條線索抽象數(shù)列模型,然后進行比較與決策.

試題詳情

解:1.讀題:問題涉及耕地面積、糧食單產、人均糧食占有量、總人口數(shù)及三個百分率,其中人均糧食占有量P=,  主要關系是:P≥P .

試題詳情

2.建模:設耕地面積平均每年至多減少x公頃,現(xiàn)在糧食單產為a噸/公頃,現(xiàn)在人口數(shù)為m,則現(xiàn)在占有量為,10年后糧食單產為a(1+0.22),人口數(shù)為m(1+0.01),耕地面積為(10-10x).

試題詳情

∴ ≥(1+0.1) 

試題詳情

即 1.22(10-10x)≥1.1×10×(1+0.01)

試題詳情

3.求解: x≤10-×10×(1+0.01)

試題詳情

∵  (1+0.01)=1+C×0.01+C×0.01+C×0.01+…≈1.1046

試題詳情

∴  x≤10-995.9≈4(公頃)

試題詳情

4.評價:答案x≤4公頃符合控制耕地減少的國情,又驗算無誤,故可作答.(答略)

試題詳情

另解:1.讀題:糧食總產量=單產×耕地面積;  糧食總占有量=人均占有量×總人口數(shù);

而主要關系是:糧食總產量≥糧食總占有量

試題詳情

2.建模:設耕地面積平均每年至多減少x公頃,現(xiàn)在糧食單產為a噸/公頃,現(xiàn)在人口數(shù)為m,則現(xiàn)在占有量為,10年后糧食單產為a(1+0.22),人口數(shù)為m(1+0.01),耕地面積為(10-10x).

試題詳情

∴ a(1+0.22)×(1O-10x)≥×(1+0.1)×m(1+0.01)

試題詳情

3.求解: x≤10-×10×(1+0.01)

試題詳情

∵  (1+0.01)=1+C×0.01+C×0.01+C×0.01+…≈1.1046

試題詳情

∴  x≤10-995.9≈4(公頃)

試題詳情

4.評價:答案x≤4公頃符合控制耕地減少的國情,又驗算無誤,故可作答.(答略)

說明:本題主要是抓住各量之間的關系,注重3個百分率.其中耕地面積為等差數(shù)列,總人口數(shù)為等比數(shù)列模型,問題用不等式模型求解.本題兩種解法,雖都是建立不等式模型,但建立時所用的意義不同,這要求靈活掌握,還要求對指數(shù)函數(shù)、不等式、增長率、二項式定理應用于近似計算等知識熟練.此種解法可以解決有關統(tǒng)籌安排、最佳決策、最優(yōu)化等問題.此種題型屬于不等式模型,也可以把它作為數(shù)列模型,相比之下,主要求解過程是建立不等式模型后解出不等式.

試題詳情

在解答應用問題時,我們強調“評價”這一步不可少!它是解題者的自我調節(jié),比如本題求解過程中若令1.01≈1,算得結果為x≤98公頃,自然會問:耕地減少這么多,符合國家保持耕地的政策嗎?于是進行調控,檢查發(fā)現(xiàn)是錯在1.01的近似計算上.

    A

  M  C    D        B

試題詳情

例2.(1991年上海高考題)已知某市1990年底人口為100萬,人均住房面積為5m,如果該市每年人口平均增長率為2%,每年平均新建住房面積為10萬m,試求到2000年底該市人均住房面積(精確到0.01)?

分析:城市每年人口數(shù)成等比數(shù)列,每年住房總面積成等比數(shù)列,分別寫出2000年后的人口數(shù)、住房總面積,從而計算人均住房面積.

試題詳情

解:1.讀題:主要關系:人均住房面積=

試題詳情

2.建模:2000年底人均住房面積為

試題詳情

3.求解:化簡上式=,

試題詳情

∵ 1.02=1+C×0.02+C×0.02+C×0.02+…≈1.219

試題詳情

∴ 人均住房面積為≈4.92

試題詳情

4.評價:答案4.92符合城市實際情況,驗算正確,所以到2000年底該市人均住房面積為4.92m.

說明:一般地,涉及到利率、產量、降價、繁殖等與增長率有關的實際問題,可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數(shù)據成等差數(shù)列還是等比數(shù)列,然后用兩個基礎數(shù)列的知識進行解答.此種題型屬于應用問題中的數(shù)列模型.

試題詳情

例3.如圖,一載著重危病人的火車從O地出發(fā),沿射線OA行駛,其中

在距離O地5a(a為正數(shù))公里北偏東β角的N處住有一位醫(yī)學專家,其中

   (1)求S關于p的函數(shù)關系;

   (2)當p為何值時,搶救最及時.

解:(1)以O為原點,正北方向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則 

設N(x0,y0),

 

又B(p,0),∴直線BC的方程為:

 由得C的縱坐標

,∴

(2)由(1)得 ∴,∴當且僅當時,上式取等號,∴當公里時,搶救最及時.

試題詳情

例4.(1997年全國高考題)甲、乙兩地相距S千米,汽車從甲地勻速行駛到乙地,速度不得超過c千米/時,已知汽車每小時的運輸成本(以元為單位)由可變部分和固定部分組成:可變部分與速度 v(千米/時)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為b;固定部分為a元.

 ① 把全程運輸成本y(元)表示為速度v(千米/時)的函數(shù),并指出函數(shù)的定義域;

 ② 為了使全程運輸成本最小,汽車應以多大速度行駛?    

分析:幾個變量(運輸成本、速度、固定部分)有相互的關聯(lián),抽象出其中的函數(shù)關系,并求函數(shù)的最小值.

解:(讀題)由主要關系:運輸總成本=每小時運輸成本×時間,

(建模)有y=(a+bv)

(解題)所以全程運輸成本y(元)表示為速度v(千米/時)的函數(shù)關系式是:

y=S(+bv),其中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v∈(0,c] .

整理函數(shù)有y=S(+bv)=S(v+),

由函數(shù)y=x+ (k>0)的單調性而得:

當<c時,則v=時,y取最小值;

當≥c時,則v=c時,y取最小值.

綜上所述,為使全程成本y最小,當<c時,行駛速度應為v=;當≥c時,行駛速度應為v=c.

試題詳情

說明:1.對于實際應用問題,可以通過建立目標函數(shù),然后運用解(證)不等式的方法求出函數(sh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其中要特別注意蘊涵的制約關系,如本題中速度v的范圍,一旦忽視,將出現(xiàn)解答不完整.此種應用問題既屬于函數(shù)模型,也可屬于不等式模型.

試題詳情

2.二次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以及函數(shù)(a>0,b>0)的性質要熟練掌握.

試題詳情

3.要能熟練地處理分段函數(shù)問題.

試題詳情

例5.(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理工農醫(yī)類20))

    在某海濱城市附近海面有一臺風,據監(jiān)測,當前臺風中心位于城市O(如圖)的東偏南方向300km的海面P處,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動. 臺風侵襲的范圍為圓形區(qū)域,當前半徑為60km,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斷增大. 問幾小時后該城市開始受到臺風的侵襲?

解:如圖建立坐標系以O為原點,正東方向為x軸正向.

    在時刻:(1)臺風中心P()的坐標為

此時臺風侵襲的區(qū)域是

其中若在t時刻城市O受到臺風

的侵襲,則有

   

答:12小時后該城市開始受到臺風的侵襲.

試題詳情

例6.已知甲、乙、丙三種食物的維生素A、B含量及成本如下表,若用甲、乙、丙三種食物各x千克,y千克,z千克配成100千克混合食物,并使混合食物內至少含有56000單位維生素A和63000單位維生素B.

 

 

維生素A(單位/千克)

600

700

400

維生素B(單位/千克)

800

400

500

成本(元/千克)

11

9

4

       (1)用x,y表示混合食物成本c元;

       (2)確定x,y,z的值,使成本最低.

   解:(1)依題意得   .

(2)由 , 得

       ,

 

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 

 ∴當x=50千克,y=20千克,z=30千克時,混合物成本最低為850元.

說明:線性規(guī)劃是高中數(shù)學的新增內容, 涉及此類問題的求解還可利用圖解法.

試題詳情

例7.(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北京卷文史類19))

   (Ⅰ)若希望點P到三鎮(zhèn)距離的平方和為最小,

 點P應位于何處?

   (Ⅱ)若希望點P到三鎮(zhèn)的最遠距離為最小,

         點P應位于何處?

分析:本小題主要考查函數(shù),不等式等基本知識,

考查運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Ⅰ)解:設P的坐標為(0,),則P至三

鎮(zhèn)距離的平方和為

 

所以,當時,函數(shù)取得最小值.  答:點P的坐標是

(Ⅱ)解法一:P至三鎮(zhèn)的最遠距離為

    由解得記于是

      因為在[上是增函數(shù),而上是減函數(shù). 所以時,函數(shù)取得最小值. 答:點P的坐標是

  解法二:P至三鎮(zhèn)的最遠距離為

       

    函數(shù)的圖象如圖,因此,

當時,函數(shù)取得最小值.答:點P的坐標是

    解法三:因為在△ABC中,AB=AC=13,且,

           且AM=BM=CM. 當P在射線MA上,記P為P1;當P在射線

MA的反向延長線上,記P為P2,

這時P到A、B、C三點的最遠距離為

P1C和P2A,且P1C≥MC,P2A≥MA,所以點P與外心M

重合時,P到三鎮(zhèn)的最遠距離最小.

答:點P的坐標是

試題詳情

例7.(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天津卷理工農醫(yī)類20))

A、B兩個代表隊進行乒乓球對抗賽,每隊三名隊員,A隊隊員是A1,A2,A3,B

隊隊員是B1,B2,B3,按以往多次比賽的統(tǒng)計,對陣隊員之間勝負概率如下:

對陣隊員

A隊隊員勝的概率

A隊隊員負的概率

A1對B1

A2對B2

A3對B3

現(xiàn)按表中對陣方式出場,每場勝隊得1分,負隊得0分,設A隊、B隊最后所得總分分別為ξ、η

   (1)求ξ、η的概率分布;

   (2)求Eξ,Eη.

分析:本小題考查離散型隨機變量分布列和數(shù)學期望等概念,考查運用概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試題詳情

解:(1)ξ、η的可能取值分別為3,2,1,0.

,

根據題意知ξ+η=3,所以  P(η=0)=P(ξ=3)=, P(η=1)=P(ξ=2)=

P(η=2)=P(ξ=1)= ,  P(η=3)=P(ξ=0)= .

   (2); 因為ξ+η=3,所以 

試題詳情

例8.(2004年湖北卷)某突發(fā)事件,在不采取任何預防措施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概率為0.3,一

試題詳情

旦發(fā)生,將造成400萬元的損失. 現(xiàn)有甲、乙兩種相互獨立的預防措施可供采用. 單獨采用甲、乙預防措施所需的費用分別為45萬元和30萬元,采用相應預防措施后此突發(fā)事件不發(fā)生的概率為0.9和0.85. 若預防方案允許甲、乙兩種預防措施單獨采用、聯(lián)合采用或不采用,請確定預防方案使總費用最少.(總費用=采取預防措施的費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損失的期望值.)

試題詳情

解:①不采取預防措施時,總費用即損失期望為400×0.3=120(萬元);

       ②若單獨采取措施甲,則預防措施費用為45萬元,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的概率為

試題詳情

1-0.9=0.1,損失期望值為400×0.1=40(萬元),所以總費用為45+40=85(萬元)

試題詳情

③若單獨采取預防措施乙,則預防措施費用為30萬元,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的概率為1-0.85=0.15,

試題詳情

損失期望值為400×0.15=60(萬元),所以總費用為30+60=90(萬元);

④若聯(lián)合采取甲、乙兩種預防措施,則預防措施費用為45+30=75(萬元),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的概

試題詳情

率為(1-0.9)(1-0.85)=0.015,損失期望值為400×0.015=6(萬元),所以總費用為75+6=81(萬元).

綜合①、②、③、④,比較其總費用可知,應選擇聯(lián)合采取甲、乙兩種預防措施,可使總費

用最少.

試題詳情

例9.某城市2001年末汽車保有量為30萬輛,預計此后每年報廢上一年末汽車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車數(shù)量相同.為保護城市環(huán)境,要求該城市汽車保有量不超過60萬輛,那么每年新增汽車數(shù)量不應超過多少輛?

解:設2001年末汽車保有量為萬輛,以后各年末汽車保有量依次為萬輛,萬輛,……,每年新增汽車萬輛,則

            ,

所以,當時,,兩式相減得:

(1)顯然,若,則,即,此時

(2)若,則數(shù)列為以為首項,以為公比的等比數(shù)列,所以,.

(i)若,則對于任意正整數(shù),均有,所以,,此時,

(ii)當時,,則對于任意正整數(shù),均有,所以,,

由,得

要使對于任意正整數(shù),均有恒成立,

即      

對于任意正整數(shù)恒成立,解這個關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 得

,

上式恒成立的條件為:,由于關于的函數(shù)單調遞減,所以,.

試題詳情

例10.(2004年重慶卷)某工廠生產某種產品,已知該產品的月生產量(噸)與每噸產品的價格(元/噸)之間的關系式為:,且生產x噸的成本為(元).問該廠每月生產多少噸產品才能使利潤達到最大?最大利潤是多少?(利潤=收入─成本)

解:每月生產x噸時的利潤為

               

  ,故它就是最大值點,且最大值為:

        答:每月生產200噸產品時利潤達到最大,最大利潤為315萬元.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