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45702  45710  45716  45720  45726  45728  45732  45738  45740  45746  45752  45756  45758  45762  45768  45770  45776  45780  45782  45786  45788  45792  45794  45796  45797  45798  45800  45801  45802  45804  45806  45810  45812  45816  45818  45822  45828  45830  45836  45840  45842  45846  45852  45858  45860  45866  45870  45872  45878  45882  45888  45896  170175 

科目: 來源:2013屆浙江省寧波市金蘭合作組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理科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2分)某醫(yī)院病理室為確診一患者的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切取了一小塊腫瘤組織進行培養(yǎng)。請回答下列問題:
(1)培養(yǎng)之前,腫瘤組織必須先用      等處理成單個細胞。
(2)若開始培養(yǎng)時取一滴培養(yǎng)液觀察有100個腫瘤細胞,經(jīng)24h培養(yǎng)后,取一滴稀釋100倍后再取一滴(設三次的“一滴”等量)觀察,發(fā)現(xiàn)有64個腫瘤細胞,此腫瘤的細胞周期約為        h。
(3)某科研單位研制出一種新型治癌藥物X,但不知對此類腫瘤是否有療效,請你設計一個方案加以驗證。完成實驗步驟:
①.取兩只培養(yǎng)瓶,編號1號、2號,兩瓶中裝入等量的含有腫瘤細胞的培養(yǎng)液;
②.                                                                    ;
③.                                                                    ;
④.                                                                    。
預期實驗結(jié)果并得出相應結(jié)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浙江省寧波市金蘭合作組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理科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0分)玉米的光合效率較水稻的高,這與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有很大的關系。如何將玉米的這一種酶轉(zhuǎn)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學家的研究課題之一。但實踐證明,常規(guī)雜交育種手段很難如愿以償。最近,有人利用土壤農(nóng)桿菌介導法,將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qū)氲搅怂镜幕蚪M中,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糧食作物產(chǎn)量開辟了新途徑。
(1)玉米和水稻很難利用常規(guī)雜交手段雜交是                                    。
(2)獲得PEPC基因后,將其導入土壤農(nóng)桿菌的質(zhì)粒中,獲得重組質(zhì)粒需要的工具酶是                           ,請在下框中補充某DNA片段并畫出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過程示意圖。

(3)導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農(nóng)桿菌,實際上只有少數(shù)導入了重組質(zhì)粒,可根據(jù)質(zhì)粒中含有
           篩選出成功導入了重組質(zhì)粒的土壤農(nóng)桿菌。
(4)用含有重組質(zhì)粒的土壤農(nóng)桿菌感染水稻細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過一定途徑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組中,但不一定會表達,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碼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組中相鄰基因的影響
D.整合到水稻基因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種酶破壞了
(5)PEPC基因在水稻細胞中成功表達的標志是                                   。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達的水稻細胞后,科研人員常采用                方法獲得轉(zhuǎn)基因水稻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浙江省寧波市金蘭合作組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理科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0分)圖一是某動物體內(nèi)一個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細胞,圖中字母表示其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圖二表示該生物體內(nèi)某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內(nèi)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甲曲線)和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乙曲線)。請據(jù)圖回答:
 
(1)據(jù)圖一可知:該細胞正在進行           分裂,其直接產(chǎn)生的子細胞是        ,這種基因型的動物形成配子的基因型為                         。(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
(2)若要對該動物進行測交,繪出與其測交的個體的染色體和基因型(以豎線條表示染色體,小圓圈表示著絲粒,短橫線表示基因位置,字母表示基因)。

(3)圖二中FG段細胞中發(fā)生的主要變化是                ,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時期在            段。導致同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相同位點出現(xiàn)不同基因的變化可發(fā)生在            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浙江省寧波市金蘭合作組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理科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8分)下圖一表示A、B兩種植物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圖二表示將A植物放在不同濃度CO2環(huán)境條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下表為測得A植物的相關數(shù)據(jù)。請分析回答:

溫度(0C)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釋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據(jù)圖一,A和B在較長時間連續(xù)陰雨的環(huán)境中,生長受到顯著影響的植物是       
(2)圖一中的a點表示                        。
(3)在c點時,葉綠體中ATP的移動方向是               。
(4)圖二中e點與d點相比較,e點的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          ;e點與f點相比較,e點時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若圖一曲線A表示該植物A在35℃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并且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5℃,那么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diào)節(jié)到25℃,曲線a、b、c三點位置如何移動?                      。
(6)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若每天對A植物進行10小時光照、14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在250C的條件下,該植物能否正常生長?            為什么?             。若一天中的光照與黑暗時間長度相同,則在_________0C 溫度下,植物一天內(nèi)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海南省洋浦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某學生做某實驗,所用材料為紫色洋蔥鱗莖,試劑30%蔗糖溶液,結(jié)果看到下圖兩個細胞,請回答:

(1)顯微鏡下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圖B處于              狀態(tài);⑧處溶液是                             。
(2)圖B細胞中的原生質(zhì)層是標號               ,圖A細胞是正在質(zhì)壁分離復原的過程中,則細胞外蔗糖溶液的濃度比“①”處溶液濃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海南省洋浦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根據(jù)下列圖解回答有關問題

(1)上述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過程,其中生理過程②的名稱是____       _    ____
(2)上述生理過程中,在人體內(nèi)能進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
(3)過程①中所需要的能量A是指_______________,此過程中的CO2必須先與_ _____結(jié)合并經(jīng)一系列變化才能形成C6H12O6
(4)過程⑤主要在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2.2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為了研究怎樣更好地保存種子,有人做了如下系列實驗

實驗
實驗操作方法
時間(年)
種子發(fā)芽率
實驗一
1 000 g水稻干種子充氮氣密封貯藏
5
>95%
1 000g水稻種子普通保存
1
<85%
實驗二
1 000 g含水9%的大豆種子于30℃環(huán)境保存
1
<10%
1 000 g含水9%的大豆種子于10℃環(huán)境保存
5
>80%
實驗三
1 000 g小麥鮮種子用無水CaCIz吸濕干燥、密封無光保存
10
>80%
1 000 g小麥種子普通保存
1
<10%
試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三中,用無水CaCl2吸濕的目的是去掉種子內(nèi)以                           形式存在細胞中的水;正常植物細胞中該形式水的含量與植物耐旱的關系是              
(2)種子發(fā)芽除需要水外,還需要的條件是                                        
(3)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農(nóng)民貯藏水稻種子應采取                           等措施才是最好的。
(4)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貯藏糧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降低糧食的呼吸速率,請結(jié)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說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1.2生物科學的學習過程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現(xiàn)有一些同樣飽滿的綠豆種子。為了探究種子的活性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請你依據(jù)所給材料和用品,設計出實驗的方法步驟,預測實驗結(jié)果,并得出相應的結(jié)論。
(1)材料和用品:數(shù)量充足的鋪有濾紙的培養(yǎng)皿,無菌水,表面經(jīng)過消毒的新鮮綠豆種子,小燒杯,酒精燈等。
(2)方法步驟
①將種子分成兩等份,一份種子放入盛有無菌水的小燒杯內(nèi),點燃酒精燈,將種子煮熟,讓種子______________,另一份種子____________。
②向培養(yǎng)皿內(nèi)倒入適量的無菌水,將兩等份種子分別放入兩組培養(yǎng)皿中。
③將兩組培養(yǎng)皿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
(3)預期實驗結(jié)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應結(jié)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1.2生物科學的學習過程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為研究維生素D的作用,選擇三人做如下實驗,該食譜中不含維生素D。

 
方法
結(jié)果(骨質(zhì)密度)

基本食譜+維生素D


基本食譜+Ca片+維生素D


基本食譜+Ca片

(1)甲、乙兩人骨質(zhì)密度不同的重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丙結(jié)果不一樣,對此你的假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證明(2)中的假設,丙的處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時間后觀察,若結(jié)果是丙的骨質(zhì)密度逐漸增大,則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1.2生物科學的學習過程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下面是最早發(fā)現(xiàn)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萊明先生所進行的探索過程。觀察及對問題的認識:培養(yǎng)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偶然生長青霉,在其周圍沒有細菌生長。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假設:略。
進行實驗:把青霉放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然后去掉青霉,用這種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細菌,觀察培養(yǎng)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結(jié)果:這種培養(yǎng)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
結(jié)論:略。
弗萊明先生在持續(xù)的研究中分離出了這種物質(zhì),分析它的特征并將它命名為青霉素。

說明:①在實驗中培養(yǎng)細菌、真菌時常用瓊脂配制成凝膠,平鋪在培養(yǎng)皿里作為培養(yǎng)基(如圖A)。②某些菌類需要添加特殊的培養(yǎng)液才能生長(如圖B)。
請回答:
(1)作為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哪一項最為恰當(  )
A.青霉能產(chǎn)生對人類有益的物質(zhì)
B.青霉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yǎng)基
C.青霉可能產(chǎn)生了有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zhì)
D.青霉可能產(chǎn)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zhì)
(2)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是由青霉產(chǎn)生的而不是由培養(yǎng)基中的其他物質(zhì)產(chǎn)生的,應設計對照實驗,其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對照組實驗結(jié)果為__________________,則充分證明青霉能產(chǎn)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